【人物專訪】10679小行星──訪章展誥博士

在太陽系中,已被天文學者編上號碼的小行星有六十幾萬顆。這當中編號10679的小行星,於今(2017)年4月在三年一度召開的小行星、彗星、流星國際研討會(ACM 2017)上,由國際天文學會(IAU)宣布命名為Chankaochang—章展誥小行星。沒錯,這顆小行星便是以本次演講的講者,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的研究學者章展誥博士之名命名,以表彰他在小行星領域的研究貢獻。

Read more

【人物專訪】真理雖不能至,吾心嚮往之——李國偉老師專訪

在這個跨領域稀鬆平常的年代,在校學歷跟工作經歷不一定非得走在同一條軌道上,甚至讀書讀到一半轉換領域也是常有的事。然而打開李國偉老師的學經歷簡介,卻是難得一色清,乾淨俐落地從「數理邏輯」這塊領域一門深入。被問到當初是怎麼被數學所吸引,李國偉說最早讓他感受到數學魅力的,是初三數學的平面幾何——平面幾何題的證明過程,跟以前在數學課學到的算術跟代數,思維方式非常不一樣。

Read more

【人物專訪】遊戲人生——黃從仁老師專訪

人生這場遊戲,雖然玩得辛苦,但也是因為這段波折,讓黃從仁遇見了往後熱愛的研究領域。第一次博士後研究時,黃從仁認識到有很多過去被奉為研究典範的實驗竟有很多是難以再製的,也在一開始經歷過一段自我質疑的低潮。而第二次的博士後研究,他到了全世界開設第一門心理與神經資訊學(psychoinformatics)課程的科羅拉多大學,終於替過去十年的追索畫下一個完美的逗點。他說:「我現在追求的是偏大數據的研究,主要的動機不是因為大數據很紅,而是因為過去在研究上遇到的挫折。我希望能夠選擇盡量減少偏誤、貼近真實的方式,不要誤導想由我的研究基礎往下做的後人。」

Read more

【人物專訪】學者必有師──訪梁庚辰老師

韓愈在《師說》中寫到:「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梁庚辰除了用豐厚的知識素養與身教感染學生外,對於每一個問題,他也總是格外認真以對。像是訪談時攝影師曾隨口問到講多重人格的電影《分裂》,梁庚辰雖然沒看過這部電影,但他聽到多重人格一詞,便開始翻找相關資料,想向我們說明多重人格的奧妙和心理學的研究發現。

Read more

【人物專訪】來自麥鄉的腦科學家—杜培基醫師

先進的科學知識需要具備一定的數理能力,這對數學滿分的杜培基老師來說,是一個好的開始。學生時期的老師期待每一個雙週日,因為又可以到清大學習到比教科書內更有趣的事物了,教授的科目涵蓋物理、數學、化學,實驗前教授們會先進行科學理論的講解,講解後再讓同學們動手操作,整學期的科學課程結束後,還有為期兩週的夏令營,經過一學期的科學洗禮,已經在老師心中埋下探究科學的種子。

Read more

【人物專訪】無盡的追尋──訪洪裕宏教授

「意識是什麼?」這個難題,洪老師從三十年前開始追問,在哲學、認知與腦神經科學等領域中反覆尋找答案。直到今日,科學家與哲學家仍為這個課題所困,但這場無止盡的追尋,似乎不會終止。他拋出的這個弔詭的問題:「誰是我?」是一個研究階段的段落,對於不曾接觸意識研究的讀者而言,也同時是最好的起點。

Read more

【人物專訪】亦狂亦俠亦溫文──訪黃榮村教授

雖然選了文組,但黃榮村對於理科的興趣依舊未減,一直有著想「文理合一」的念頭,也讓他在讀了一年歷史系之後,開始思考轉系的可能。黃榮村當時除了心理系之外也考慮過經濟系、還因為修了地學通論後對變化萬千的氣象深感著迷,讓雖然只是大一的他,敢於親自拜訪地理系系主任亢玉瑾(現在的大氣科學系是當時地理系中的氣象組)、心理系主任蘇薌雨等人,最後則因為特別想研究夢的解析、錯覺、幻覺等議題而決心花一整個暑假修微積分與物理,終於成功轉到心理系。

Read more

【人物專訪】改變一生的醫生──訪何明志醫師

嚴肅中帶點果決,或是粗獷外更見瀟灑,身著全身的手術服裝,大步走入刀房----這是近年流行的醫療電視劇中,屢見不鮮的外科醫師形象。然而,外科生涯絕對不止如此直觀的表象。「移植」在外科中,是一個切入不易、需要眾多條件配合的領域。何明志醫師便是在這個特殊的外科次專科中奮鬥的一員,膽大之外也不失心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