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甲骨文的「鳳」與祥瑞鳳凰的起源(下)
鳳是古代中國傳說中的神鳥,祂的起源仍是個待解的問題。商代與西周的鳳可能只是古人崇拜而實際存在的鳥禽,直到戰國中晚期才開始被賦予各種文化元素,並於漢代獲得整合、擴充。孔子對「鳳皇來儀」的誤解可能導致鳳在後世逐漸有了祥瑞的象徵,這般的動物道德化進程與盛行的政治、哲學思想密切相關,鳳的降臨在漢代成為帝國興盛的象徵,而受執政者重視。
Read more最新的有趣科學新知,看這裡就對了!
鳳是古代中國傳說中的神鳥,祂的起源仍是個待解的問題。商代與西周的鳳可能只是古人崇拜而實際存在的鳥禽,直到戰國中晚期才開始被賦予各種文化元素,並於漢代獲得整合、擴充。孔子對「鳳皇來儀」的誤解可能導致鳳在後世逐漸有了祥瑞的象徵,這般的動物道德化進程與盛行的政治、哲學思想密切相關,鳳的降臨在漢代成為帝國興盛的象徵,而受執政者重視。
Read more在這個AI快速發展的時代,你是否會焦慮有一天自己的工作會被AI而取代呢?AI正在持續且快速的改變傳統的工作模式,然而,若能駕馭AI,對於工作上的不安全感應該也能有效降低。心理學家們面對這樣快速變遷的時代,也展開了相關研究,以了解工作焦慮、心理安全以及AI之間的關係。
Read more說到無人機,你的腦海會浮現什麼印象呢?大家第一印象或許會想到YouTuber用無人機拍攝美景的畫面。其實,無人機對於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 的推動也是一大功臣!你認為無人機可能對哪些目標的推動比較有幫助呢?本篇文章將帶你瞭解無人機的測繪功能在永續領域的應用、能幫助到哪些SDGs目標,並介紹南非飛行實驗室 (South Africa Flying Labs) 成員們如何運用無人機,和約翰尼斯堡的社區居民攜手應對雨季的洪水災害。
Read more石墨烯是一種由碳原子排列成蜂巢狀單層結構的材料,自2004年被成功分離後,由於它優異的物理特性,引起了材料科學的革命,科學家紛紛投入石墨烯的研究,在2024年2月,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團隊在《自然化學》(Nature Chemistry) 上發表了一項革命性成果,他們透過將石墨烯修飾成蝴蝶形狀,使其同時具有鐵磁性和反鐵磁性,而當中的電子則具有高度的量子自旋糾纏,這一發現被認為是量子科技發展的重大突破,有望成為新一代量子材料的基礎,推動量子計算和通信技術的進步。
Read more本篇要介紹的是會放電的工作細胞,多巴胺能神經元 (DAN) 是主角,而神經遞質化學物質多巴胺姑娘是配角,他們兩位在兩個關鍵的大腦區域中工作時,DAN扮演著愛好新奇解謎的福爾摩斯,主導尋找新奇事物的相關神經機制,並且也是連接好奇和神經元活動為關鍵。但這裡有一個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DAN將會漸漸失去尋求新奇的能力。究竟為什麼會這樣呢?導致好奇心下降的背後神經機制又是什麼呢?
Read more鳳是古代中國傳說中的神鳥,傳統形象往往是有著五色翎羽並帶著萬丈光芒,祂的起源仍是個待解的問題。目前最古老的鳳只宜上溯至商代晚期甲骨文的「鳳」字,從字形特徵來判斷應是根據綠孔雀而來。早期的「鳳」字都假借為「風」,承繼了甲骨文的西周金文「鳳」字則是戰國時代「風」字的字源,是形聲字省去形符,並與聲符結合再行訛變的結果。從「鳳」字在卜辭中的意義來檢視,商代晚期的鳳看似的確不具任何的神鳥意涵,但從器物的紋飾表現上卻可能未必如是。
Read more你有沒有想過,當別人向你提問時,你回答問題的思考邏輯是什麼呢?這個看似很奇怪的問題,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它可能是造成我們思維與人工智慧思維有所區別的最大原因。從經典的心理學實驗「琳達問題」,認知心理家發現人們在思考時,容易因為捷思法,透過自己的經驗反射性判斷出答案,而非經過複雜縝密的思考。讓人意外的是,這樣的問題在LLM當中也同樣會發生,但差別在於LLM如果透過提示與修正提問方式之後,回答準確度會有上升的趨勢,但在人類身上並沒有這樣的效果。如此看來,機器的發展和人類大腦的發展,似乎並不是依循著相同的發展路線而前進,這又是另一個值得玩味的議題。
Read more我們所認知的物質多是由原子隨著空間規則排列形成的晶體,2012年時,諾貝爾物理獎得主Frank Wilczek提出一種猜想:「物質能不能隨著時間排列而非空間?」這樣的假想物質被稱為時間晶體。直到2024年7月,奧地利和中國的科學家首次製作出時間晶體,此研究利用奈米光束激發銣原子形成Rydberg態,觀察到電子之間的強交互作用導致週期性地振盪,此研究證實了時間晶體的存在,且時間晶體對外擾動具有更強的抵禦力,能延長量子狀態的壽命助於量子科技的發展,不僅如此,時間晶體的出現還能提供全新的視野使我們一窺大自然隨時間演進成有序系統的奧祕。
Read more孩子們天生就會向其他成人學習,而他們不只是會學習他們所感覺到「正確」的事情,也會根據周遭環境的「社交線索 (social cues)」來學習。所以在學習的時候,並不是「照單全收」,當現實產生衝突或矛盾的時候,他們會選擇相信誰呢?若是「機器人」介入了育兒情境之中,孩子們會相信科技?還是真實人類呢?
Read more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的目標之一,是創造零飢餓的世界。具體來說,要如何做到呢?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 (World Food Programme, WFP),在一百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展開行動,透過數位創新尋找、支持和推廣具有高度潛力,改善全球飢餓問題的解方。本篇文章將帶你了解WFP的各國農業、跨領域專家們,如何透過H2Grow計畫和低科技技術,在環境條件不佳、受氣候變遷衝擊的阿爾及利亞撒哈拉沙漠及非洲尚比亞,為面臨糧食不安全問題的人們帶來因地制宜的客製化創新解方。
Read more七夕的傳說在華人地區廣為流傳,更是情人的代表節日。七夕的故事最早其實是在反映當時的暴政,慢慢變成了愛情故事。後來又與民間傳說結合,增添了神話的色彩。在過去有許多七夕的相關典籍,是現代網路上也有許多網站的資料來源,然而這些來源有時候卻有些奇怪。
Read more大語言模型 (LLM) 的出現,讓人們看到了人工智慧所能展現的高度自主性,LLM能完成不少跨領域的任務,並且展現很不錯的自然語言處理能力。不過,面對一些看似簡單的數學計算或是化學式轉換的任務時,大語言模型卻會出現誤差。為了解決這個限制,並且發揮LLM的效用,必須整合其他工具,讓LLM變得具有計算及分析能力。
Read more炎炎夏日,你比較喜歡到海邊戲水還是在室內聽音樂?海洋、音樂,兩個關鍵字放在一起,你會想到什麼?如果再加一個關鍵字「永續」,你會想到什麼呢?本篇文章將帶你從音樂和產品生產者的角度探索如何實踐永續,讓令人頭痛的塑膠廢棄物獲得新生,進而減少塑膠廢棄物對海洋和河川環境的衝擊,也協助海洋、河川中的生物有更好的生存環境。本文和SDGs第14項「永續海洋與保育」、第12項「責任消費與生產」有關,期待各位讀完之後,一起思考我們能為海洋、責任消費與生產做些什麼!一起成為永續行動的夥伴!
Read more甲骨文裡有兩個源於獼猴的象形字「猱」與「夒」,前者作動物本義,後者則別具手朝上掩面特徵,表商人的遠祖。在商人心中夒的地位崇高,可能主管農業生產。獼猴形象在商末和西周少見於青銅器,形象可能僅為一般獸類,但到了東周時期開始於文獻中開始有了愚蠢的負面形象,於漢代以迄唐宋形象愈形低落,直到宋元時代可能因各版本西遊文學及最終《西遊記》的成書,帶出孫悟空這個正面角色始有所改觀。甲骨文的「能」字與「猱」有些相似,外形均是可站立的動物,所表現的是黑熊的象形。這個字最早見於商代晚期族徽,由甲骨文向西周金文的字形演變較大。
Read more在2024年4月份的TED演講中,Google人工智慧部門執行長Demis Hassabis提出了一個宏大的目標:利用人工智慧建構一個「全知之樹」,掌握世界所有知識,在演講中,TED領導人Chris Anderson詢問Hassabis如果全知之樹被建構出來,最想解決什麼問題?Hassabis回答說他想瞭解時空的極限,即量子力學中的普朗克尺度,這是一個目前科學無法探索的極限,如果人工智慧能突破這一限制,那將是人類透徹宇宙法則的重要時刻。在過去,近代最偉大的物理教師理查德·費曼曾在1961年對科學的盡頭作過預測,費曼預測了物理學在未來千年的兩種可能發展,無論哪一種情況,費曼認為基礎科學的研究壽命是有限的。隨著AI的進步,人類是否能透徹理解宇宙運行法則,還是科學終將面臨盡頭,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