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史沙龍】〈同治之死〉&〈1828年的愛丁堡連續殺人案〉

同治帝的死因至今仍未有定論,官方說法是死於天花,民間則盛傳是因梅毒失控而斃命。然而透過近期出版,相當完整可靠的第一手官方診療紀錄,幾可確定同治帝的死因既非天花,更與梅毒無關,而是另有隱情。

Read more

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流速持續減緩中,未來可能嚴重影響全球氣候

維持全球海溫與氣候系統穩定的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流速自1950年開始已逐漸衰弱,若情況持續,在下一世紀到來前將達環流能夠穩定運行的臨界值,屆時全球可能出現毀滅性天氣,北美、歐洲將出現顯著降溫與長達數十年的極度低溫,北美東岸海平面也將上升、西歐則會面臨更為頻繁的劇烈天氣。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過去曾停止運行,造成區域性氣候改變。影響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文明發展的的新仙女木期(Younger Dryas, 10,800-9600 BC)全球寒化現象便可能與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的變化有關。

Read more

古埃及木乃伊防腐術的新發現

哥本哈根大學埃及學家近日發現了一份古埃及屍體防腐技術手冊,為目前世界上僅存三件防腐技術文件中年代最古老的一件,距今大約3500年。這份手冊可能是防腐師的備忘錄,主要記載臉部防腐的施作程序。古埃及人使用的臉部防腐劑主要由植物性芳香劑與結合劑烹煮而成,呈液態,施用前會先塗抹在一條紅色亞麻布上,覆蓋後臉部之上便會形成芳香層與抗菌層。這份文件同時揭示了古埃及人從事屍體防腐工作以每四個施作日為一次間隔,整體木乃伊防腐工作需經歷十七次間隔,共六十八日。

Read more

18,000年前古老的馬格德林文化號角聲

一萬八千年前歐洲馬格德林文化的狩獵採集者懂得利用修整法螺製造管樂器。這件法螺號角其實1931年便於法國庇里牛斯山腳的一個洞穴遺址發現,只是當時的研究無法辨識出人工修整痕,新顯影技術研究顯示這件法螺標本確為管樂器,甚至可吹出C、D、C sharp三個音。

Read more

一窺三千年前大衛王與所羅門王的衣櫥

以色列研究團隊於該國提姆納河谷發現帶有皇家紫染的機織物、流蘇及羊毛纖維殘留,經放射性碳素測年測定年代在公元前一千年的大衛王與所羅門王統治時期。新研究確認紫染來自地中海兩種不同的軟體動物。紫染實物的出土同時說明當時的以東王國雖為遊牧社會,但具有複雜的社會經濟結構,為階級社會。

Read more

邁諾安文明線性文字A的破譯研究新進展

線性文字A是青銅時代邁諾安文明所使用的文字,與稍晚出現於克里特島及希臘本土的線性文字B有相似性。劍橋大學科學家從語言學、考古學和古文字學證據檢視這兩種文字,證實其血緣關係,為破譯線性文字A帶來曙光。研究人員同時新建了一個線性文字A的線上符號與文字資料庫供大眾使用。線性文字A的破譯有助於重建邁諾安文明的社會歷史脈絡。

Read more

4000年前的迦南人可能發明了最早的拼音文字

今日西方社會所使用的拼音文字起源於拉丁字母,並可進而回溯至古希臘與腓尼基文字,但上述文字的祖源為何仍屬謎團。以色列籍埃及學者認為迦南人所刻劃的符號便是今日西方社會拼音文字的祖型。迦南字母可能由無法識讀的迦南籍礦工借用了用於崇拜哈索爾女神的埃及象形文字,再根據自身的閃族語發明而來。迦南人創造文字的動機可能與採礦有關。

Read more

人類在演化出消化乳品能力之前便已飲用乳品

人類為何能夠飲用乳品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歷史謎團,原因在於基因突變出現之前人類其實並無法消化乳品,但又勢必得吃下乳品才能改變DNA。新研究檢視了非洲出土的遠古人類遺骸,發現古代非洲人在基因突變發生前便已飲用乳品;基因突變使得能夠飲用乳品的人群具有演化優勢。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說話、唱歌與音聲醫學〉&〈彈情說愛,說不出口就摩出來——談生物變異產生的聲音多樣性〉

幾乎所有的動物都會發出聲音—各式各樣的聲音,猩猩搥胸是一種,蟋蟀摩擦翅膀也是一種。人類也可以搥胸、拍手發出各種聲音,但是我們有特殊的發聲器官,使我們有其他動物沒有的特別發聲機制。此外,人類為了說話、歌唱等傳達思想的特有目的而發聲,也與其他動物發聲的目的不同。考古人類學發現在至今約五萬年前,人類的頭顱骨開始變大,這是大腦前額葉發達的證據,代表思想、情感逐漸生成,進一步會出現說話的機制。語言(language)一詞的字典定義為:「一群共同生活的人,基於溝通共同經驗而形成的嚴謹規則。不限於口說、書寫,也可以是手語、點字等等。」因為共同生活的群體很多,因此不同時空下產生了許多不同的語言,據統計目前世界上現存約4、5000種口說語言,其中大部分沒有對應的書寫語言,加上受強勢文化的影響,故正在快速消失當中。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保護海龜大家一起來〉&〈台灣的古生物學〉

海龜這種生物長久以來,就與中國人的宗教活動息息相關,然而如今牠們的生存卻面臨著威脅。我們為什麼要保護海龜?遇到海龜又該怎麼辦?本講為聽眾介紹海龜與人類互動的歷史軌跡,以及近代海龜的研究與保育行動。

Read more

先有麵包?還是先有農業?

■麵包是西方社會最重要的食物之一。美索不達米亞人認為,吃麵包喝啤酒的人就是文明人;古埃及人用麵包或啤酒當作薪水,打招呼的時候說「麵包加啤酒」。有這麼一說:有了麵包,就有了文明。只是,做麵包、即使是無酵餅(flat bread),還是需要繁複的加工步驟:磨粉、揉麵、烘烤。當然,製作麵包與從事農業比起來,可能還是比較容易些;所以,究竟我們是先懂得做麵包才開始種田,還是先學會種田才開始學著做麵包的?

Read more

海洋生物地理學:尋找汪洋裡的無形之牆

■位於西熱帶太平洋上的婆羅洲和新幾內亞氣候地形環境相似,但是島上的生物相 (biota) 卻迥然相異;澳洲和新幾內亞的氣候地形迥然相異,但是生物相卻相對類似。這個奇特的對比,啟發了當時在印尼諸島到處採集動植物標本討生活的英國博物學家華萊士 (Alfred Russel Wallace, 1823–1913) ,於 1855 年提出知名的沙撈越定理 (Sarawak Law)。華萊士的發現,不但是刺激了遠在英國本土醉心於藤壺研究的達爾文,使其不得不加緊速度發表遲遲不敢公開的演化論,也成為日後生物地理學 (biogeography) 研究的濫觴。

Read more

【鯨非昔比】保育「古」生物學 – 到底是要保育什麼?

■相信許多人對於「保育生物學(conservation biology)」都不陌生,就算是沒有生物學相關背景的人也大概都有些基本的概念,知道保育生物學的一些大目標 – 像是避免物種快速滅絕、生活棲地大量消失及維持其整個生態系的功能等等。
但聽過保育「古」生物學(conservation paleobiology)的人,可能就相對的少了許多,而光是聽到這名詞的時候,也大概都會抓抓頭、皺起眉頭,不是很能清楚的從字面上的意思來理解到底這「保育古生物學」想表達些什麼,畢竟「古生物學」基本上都是在研究與探討已經「死」很久的生物類群們,還有什麼好保育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