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識文章是由機器或人類所寫?
2019年2月,OpenAI開發出幾可亂真的文本生成器GPT-2,因擔心有心人士濫用,延後公布完整原始碼;然而解鈴還需繫鈴人, MIT-IBM Watson人工智慧實驗室與哈佛自然語言實驗室(Harvard NLP)合作開發出一套工具GLTR(Giant Language model Test Room),能準確分析文章是否由機器生成或由人類所撰寫。以下簡單介紹GLTR的分析方法與運作。
Read more2019年2月,OpenAI開發出幾可亂真的文本生成器GPT-2,因擔心有心人士濫用,延後公布完整原始碼;然而解鈴還需繫鈴人, MIT-IBM Watson人工智慧實驗室與哈佛自然語言實驗室(Harvard NLP)合作開發出一套工具GLTR(Giant Language model Test Room),能準確分析文章是否由機器生成或由人類所撰寫。以下簡單介紹GLTR的分析方法與運作。
Read more學校怎麼錄取學生?什麼樣的學生沒有資格留在學校,什麼樣的學生不能得到畢業資格?這些問題決定了學生在高中階段如何準備,在大學階段會如何安排時間與心力。加州高教體系對學生資格的方式,和台灣普通大學相似,在部分機制與實況上稍有不同 — 而這些不同,可能作為我們調整改變的參考。
Read more2019年2月,知名研究團隊OpenAI發表了簡稱為GPT-2的文本生成模型。研究團隊使用達40 GB的資料量,結果好到讓研究人員為避免惡意濫用,決定暫緩開放原始碼。2019年5月初,兩個簡化後的模型在千呼萬喚中釋出,參數量分別為1.17億與3.45億個,雖與15億參數的原始版本相比,小巫見大巫,卻也顯示出僅是增加資料量與模型複雜度,電腦便可寫出令人難辨真偽的文字內容,輕易淪為假新聞的量產工具。
Read more為了防止不斷增加的資料塞爆網路,網路需要澈底改變處理資訊的方式。資訊網路技術將可提升網際網路的智慧,增加它的承受量。
Read more世界各地實驗室都在打造能以意念控制的機器介面,不僅能造福肢體癱瘓者、讓我們不用說話就能下指令,未來甚至能透過電子裝置治療疾病⋯⋯然而還要多久人腦才有機會升級?(續前文)
Read more世界各地實驗室都在打造能以意念控制的機器介面,不僅能造福肢體癱瘓者、讓我們不用說話就能下指令,未來甚至能透過電子裝置治療疾病⋯⋯然而還要多久人腦才有機會升級?
Read more多年來,教育部將高教體系分類為:「研究型大學」以及「教學型大學」。文書上說盡表面話,聲稱兩者會受到一樣的重視,但各大學心裡都是這樣想的:「教學型」意味著比較差、地位比較低、比較難升等、經費比較少。於是大部分國立大學 (甚至部分私立),都不斷往「研究型大學」鑽營。那些號稱「教學型大學」也不見得在教學上普遍認真與用心。
Read more知名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虛竹得到段延慶以「傳音入密」之術,得知珍瓏棋局的走法,即使自己全然不懂棋,也被當成天才棋藝神僧。若將場景轉移到現代腦科學工程現場,使用「腦對腦介面(brain to brain interfaces)」,讓我們不用開口、不用身體任何指示動作、不用先練好上乘內功,也可以「傳音入密」,指導遠方的某個人玩俄羅斯方塊。
Read more當你口渴、舉步維艱地走在偌大的機場時,手中的保溫瓶卻又空空如也。此刻,你用手機對準保溫瓶,手機螢幕就會顯示機場的透視立體圖,此圖中標示著你與各處飲水機的位置。只要在手機上選定欲前往的目標,手機就會顯示箭頭指引你走向飲水機。這並不是科幻小說的情節,而是我們即將身處的「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未來。
Read more如果感測器網絡蒐集的資訊和我們的知覺結合,將如何改變我們觀看、聆聽、思考和生活的方式?
Read more「古代化學」—煉金術於中世紀到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所扮演的商業和經濟角色。為什麼一向被視為「點石成金」的江湖騙術值得現代化學的重視和探討?戴老師又是如何發覺到煉金術對於現代化學研究的重要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