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電感應即將成真(1/2)
撰文/Hayley Bennett|譯者/甘錫安
轉載自《BBC知識》2018年8月第84期
下班回家之後,你往沙發上一躺,隨手選了喜歡的音樂;不用離開沙發,就能讓微波爐開始準備晚餐,同時你正與住在世界另一端的朋友通話。你做這些事時,沒有講一個字,也沒有按任何按鈕──大腦介面發明後,人類生活將截然不同。
由腦部處理日常大小事的想法當然純屬虛構,但有人正努力實現這個夢想。去年SpaceX和特斯拉的億萬富翁老闆馬斯克宣布成立神經連線(Neuralink)公司,目標是打造高頻寬植入式腦機介面,讓我們時時刻刻連結網路,能和各種具有電腦晶片的裝置無線傳輸。理論上,這種裝置可讓我們以意念跟朋友對話、把記憶當成手機影片般分享,而且只要搜尋雲端,就可以「知道」任何想獲取的知識。
今年稍早,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DARPA)也發表新計畫,準備開發次世代腦機介面,目標是強化軍事人員的能力。日前他們提議測試這類裝置的實驗如下:「受試者以虛擬實境裝置控制多架無人機,同時接收可反映每架無人機狀況的感覺回饋。」換句話說,我們或許某天會看到士兵以「意念」操縱無人機。
這聽起來非常不可思議,有可能成真嗎?儘管現在已經有初階腦機介面,可協助癱瘓患者控制義肢,但這類科技有機會用於日常生活嗎?
集思廣益
腦機介面裝置能透過電極接收來自腦神經細胞(神經元)的電脈衝,理論上也可把資料寫入大腦,激發某些神經元,傳遞資訊給使用者。Neuralink的終極目標是製作能直接與人腦860億個神經元互動的介面,而且該公司似乎正在組織頂尖科學團隊來執行這項計畫,不過細節尚屬機密。
在英國艾瑟克斯大學研究腦機介面的Davide Valeriani博士表示,「我還在搜集更多資料。馬斯克已經宣布這些計畫,但好一段時間沒有進一步消息了。」
Valeriani製作的腦機介面是我們比較熟悉的腦電圖(EEG)頭套;使用者戴上不怎麼好看的頭套,其上裝著各種感測器和線路。Valeriani表示,「我們可以把它想成一套可放進背包的系統,電極就整合在我們身上的衣服、帽子或髮網裡。」要讓這套系統在某個使用者身上運作,需要大約半小時的學習時間─是機器學習,而不是使用者:機器必須先了解使用者腦中的圖像與哪些想法有關。
Valeriani也使用這些EEG裝置來執行團體決策工作。去年某次實驗中,研究團隊邀請數群使用者戴上頭套,並觀看企鵝圖片,找出每張圖片中的北極熊。EEG頭套的電極會監測大腦訊號,由電腦送出集體答案。電腦會學習辨識關於每個人對本身決定的信心的訊號,並在整理答案時給予有信心的答案更多比重(不管圖片中是否有北極熊)。警方或許能運用這類技術搜尋監視錄影中的嫌疑犯,軍方亦可用來評估戰爭狀況。唯一缺點大概就是必須戴上裝滿電子裝置的EEG頭套和背包。(待續)
(本文由教育部補助「AI報報─AI科普推廣計畫」取得網路轉載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