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吃這個藥會有效嗎?」-憂鬱症治療成效之預測

■一般而言,當憂鬱症患者開始接受一項新療程時,想知道這個新治療有沒有效,平均需要 8-12 周的時間。很久吧?如果我們沒辦法發展出一種100%有效的治療方法,那就只好想辦法預測什麼人接受治療會有效、什麼人接受治療不會有效了。

Read more

金屬看起來都差不多,在看不到的電磁波段下也是如此嗎?(下)

在本系列(上),我們簡單介紹電磁波遇到材料的行為,(下)將要進入正題:金屬。我們在(上)提到金屬對不同波長電磁波具備不同特性。其最根本的原因是每個材料的 n+ iκ 會隨波長變化,它並不是個定值,隨波長變化的折射率正是世界如此多彩的原因。

Read more

停經是一件特別的好事

女性同胞們對月經與停經(menopause)應該都不陌生,這兩件事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人類的女性通常在五十歲左右停經,在停經後,還可以活個二、三十年,但是大部分的動物是一直到死前都還有生殖能力的。跟人一樣會停經的哺乳動物,只有兩種:殺人鯨(Orcinus orca)與短鰭領航鯨(Giobicephala macrorhynchus)。如果只有這幾種哺乳動物會停經,是否意味著停經有害呢?如果停經有害,那麼這三種動物又為何還能生存下去呢?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義大利名琴三百年來的未解之謎

■現代小提琴誕生於義大利小鎮克里蒙納 (Cremona) ,源自此地的三大家族所製的名琴,把把價值不菲。然而這些名琴裡究竟藏著什麼樣的秘密,使得歷代演奏名家覺得一身技藝,非得要有名琴搭配,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合成器的音色故事

■聲音是地球上無所不在的訊號,既能跨越空間,又可標記時間,是生物最基本也最變化多端的隔空能力。音樂是人類操控這種能力,最為獨特的藝術化表現,柯智豪先生在本講次中為聽眾示範,合成器如何以「一人樂團」之姿,成為現代音樂家製造或印證各種聲音的最佳利器。

Read more

【科學講古列車】科學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的故事裡,獅子、稻草人、錫人分別想要獲得心、智慧、勇氣,而這三者也是我們在追尋科學時,必須具備的條件。首先,我們必須了解什麼叫科學?廣泛來講,其實科學就是問事情的真相,藉由觀察、假設、驗證,來得到答案。觀察,也就是要多看、多聽,並記錄下來;假設,則是對於自己的疑問做出預測;驗證就是把預測、預想的點子實驗在真實世界裡,試圖證明自己的假設。「看起來好像是對的」、「好像合理」,這種模稜兩可的說法,顯示出自己並不完全理解,這都不是真正的科學。所以我們必須要用心觀察,有智慧的假設,並且有勇氣去嘗試,瞭解事情的真相,這才是科學。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木骨模型的江戶之旅

■日本自德川幕府開設的江戶時代,在外交上採取鎖國政策,僅開放長崎一地供中國及荷蘭商人通商使用,然而西方文明卻還是透過這個小小的管道傳入日本。本講次以在醫學中較為冷門的骨科為例,訴說一段西方科學技藝,如何影響日本骨學發展的故事。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破解霍亂之謎:十九世紀的傳染病研究

■霍亂自 1817 年首次大流行以來,隨著貿易路線傳播到世界各地,造成人心恐慌,社會動盪。以霍亂研究留名青史的斯諾,為我們顯示疾病地理學與流行病學的力量與限制,同時也再一次印證科學上的爭議,很難經過一次精彩的論證就塵埃落定,總是需要經過相當過程與大量努力,才能造就新的學說。

Read more

量子電腦正式亮相!

■量子電腦具有強大的運算能力,但製作它並不容易。一直以來,量子電腦都處於一種「好像還要20年」的狀態。現在,IBM公司推出一部雲端量子電腦Quantum Experience,提供大眾操作量子計算。量子電腦不僅不再是未來,而且透過網路人人都能使用。

Read more

2016年唐獎生技醫藥獎——到底CRISPR是何方神聖

■近年在諾貝爾醫學獎公布前夕,「CRISPR」始終都是炙手可熱的關鍵字。諾貝爾獎到底什麼時候會獎落「CRISPR」,一直都是大家猜也猜不膩的熱門話題。雖然 CRISPR 2016年又跟桂冠擦身而過,但 CRISPR 在生醫領域狂捲的革命,已無庸置疑成就了劃時代的貢獻,得獎只是時間早晚的勢在必得。而 CRISPR 身為2016年唐獎生技醫藥獎的得主,更是讓人心悅臣服的實至名歸。那倒底,CRISPR 是何方神聖?

Read more

重寫新大陸茄科植物(Solanaceae)演化樹?

雖然茄科植物對我們這麼重要,但由於化石資料相當少,所以過去對茄科植物的演化大多只能從型態學以及分子生物學上去進行。分子生物學的資料顯示,茄科植物可能是在四千九百萬年到六千七百萬年前在南美洲與旋花科(Convolvulaceae)植物分道揚鑣,但是相關的資料極少。最近阿根廷與美國的研究團隊,在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亞(Patagonia)發現了兩個五千兩百萬年前的茄科植物果實化石。這兩個化石,其中一個具備有酸漿屬(Physalis)植物的特徵:花萼包圍著果實,形成一層薄薄的膜,看起來像燈籠。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