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新療法的尋尋覓覓—讓免疫系統幫你量身訂作! (下)

■PD-1 與 CTLA-4 標靶治療所伴隨的自體免疫疾病相關副作用,讓醫藥研究界想要找出一個更為專一性的癌症治療策略。在美國的 Catherine Wu 博士團隊,和德國的 Carmen Loquai 及 Ozlem Tureci 博士團隊,各自完成了以皮膚癌黑色素瘤患者為主的第一期臨床試驗,針對個別患者量身訂做一套免疫系統作戰策略,讓免疫系統發動只針對癌症細胞為主的攻擊。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刺蝟與狐狸: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

■西諺說:「狐狸知道許多事,但刺蝟只知道一件大事。」就這點來說,發現 DNA 分子結構的詹姆斯.華生 (James Watson) 跟弗朗西斯.克里克 (Francis Crick) ,可謂天作之合——華生認定了找到生物遺傳物質是最重要的事,但是沒有博學多聞的克里克幫襯,華生也無法成就這項豐功偉業。本講次為讀者介紹這段二十世紀生物學最為膾炙人口的科學史故事,以及裡頭錯綜複雜的登場角色。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西德尼·布倫納傳奇:從分子生物到線蟲發育

■在科學界裡,很少有人像西德尼·布倫納 (Sydney Brenner) 那樣,在研究生涯達到高峰時,毅然轉換跑道,獨自開創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城,並且引領風騷半個世紀。本講為聽眾介紹這位現代生物學界中的傳奇人物,另闢蹊徑的職涯歷程。

Read more

旋轉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物理學的理論描述是盡量得跟實驗呼應的,也因此,即便是今日大如強子對撞機的尖端實驗,源頭的想法也都是想藉由動量、角動量等在交互作用的前後關係,去獲得物理資訊。
本文就來略談,當我們轉動一個流體,更精確地說,一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Bose-Einstein Condensate),什麼事情會發生。

Read more

癌症新療法的尋尋覓覓—讓免疫系統幫你量身訂作! (上)

■常踞台灣十大死因之首的癌症,也一直是讓全球各地醫療界抓破頭苦想治療對策的頭號麻煩疾病。除了手術移除,舊有治療策略常輔以放射線治療或是化學藥物治療;但不論是放射線、還是化學療法,都難免為了揪出一個癌症細胞,而錯殺一百個正常細胞,副作用如同玉石俱焚般慘烈。醫療研究界一直想要找到一個更為專一的治療方法,讓患者在療程中,體內正常健康細胞不小心被連坐而誤殺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而最讓大家懷抱希望的,正是這幾年當紅的癌症免疫治療。

Read more

植物可以讓蟲蟲自相殘殺!

植物不會動,所以遇到蟲害的時候,是否只能無奈的被咬呢?過去許多研究發現,其實植物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無辜的樣子。有些植物會招來打手消滅不受歡迎的客人,如歐洲品系的玉米以及大芻草在遭受西方玉米根蟲的幼蟲攻擊時,會分泌一種倍半萜召來西方玉米根蟲幼蟲的天敵:線蟲。

Read more

測量反氫原子的超精細結構光譜

■以目前的實驗物理技術,物理學家可以大量的產生反物質。一般實驗室中最常見到的便是正電子,醫院常用到的正子造影便跟正電子有關。而質量更重的反物質就更難形成,通常只有在高能粒子實驗中透過高能粒子對撞才有辦法產生。CERN的ALPHA-2實驗宣佈他們以萬分之四的精確度測量到了反氫原子的超精細結構光譜。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量子糾纏的故事:從惡夢到美夢

■愛因斯坦與波耳這兩位諾貝爾獎得主,在 1930 年代針對「量子糾纏」這個怪象的論戰,使得這個領域有二三十年的時間,無法建構起一個系統化的研究框架。直到 1960 年代貝爾提出不等式定理,並且獲得實驗證明之後,量子力學才總算撥雲見日,在物理學各個重要領域裡大開大展。本講次為聽眾整理這段量子力學發展的坎坷之路,並點出科學研究突破瓶頸的關鍵所在。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Eugenics vs. 優生學:為什麼「優生學」不是髒字眼?

■優生學一詞翻譯自英文 eugenics ,希臘文的字義是「良好」跟「生殖」,因此用「優生學」來翻譯 eugenics ,可謂十分貼切到位。然而這兩個名詞在中西方的發展卻截然不同, eugenics 在西方如今成為帶有貶意,專供罵人用的髒字眼 (a dirty word) ,優生學在中國卻反而成為推銷商品甚至公共政策的利器。同樣的一個字眼,為何中西命運大不同?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平衡生命的量與質:從家庭計畫到族群健康

■就國家層面而言,人口的「量」與「質」很難兼顧,因此社會對於人口的看法,往往在「人力」與「負擔」兩個概念之間擺盪。本講次藉由回顧台灣數十年來的人口政策變遷,探討基因科技與族群遺傳學,對未來台灣人口的社會影響。

Read more

電磁對偶(S-Duality)與歐姆定律(下)

電磁場在三維空間中無疑問地遵守馬克斯威方程式,當電磁場逐漸靠近區域的邊界時,從馬克斯威方程式中可以推導出在邊界上電磁場跟表面電荷與電流應當遵守的關係。這些故事可以在標準的大學部電磁學課本中找到,在這邊,筆者打算犧牲一點嚴格性,以直覺上可以理解的方式直接講結論。

Read more

金魚如何可以在缺氧的環境下活五個月?

絕大部分的脊椎動物(vertebrate)都是好氧生物,缺氧時頂多撐幾分鐘就掛了;有些魚(如鯉魚Cyprinus carpio)可以撐幾小時。但有極少數的硬骨魚,可以熬好幾個月!牠們發展出這個能力,主要為了要熬過冬天的時候湖泊冰封缺氧的問題。到底牠們是如何能在缺氧的狀況下活好幾個月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