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色龍的新把戲—骨頭裡的螢光訊息
■過去變色龍因特殊的眼睛(可看到360度,無死角)與視覺溝通(皮膚變色)而聞名;如今,牠將再度因為能使用螢光(fluorescence)而震驚爬蟲界。
Read more最新的有趣科學新知,看這裡就對了!
■過去變色龍因特殊的眼睛(可看到360度,無死角)與視覺溝通(皮膚變色)而聞名;如今,牠將再度因為能使用螢光(fluorescence)而震驚爬蟲界。
Read more■台灣學生的數學能力,就世界平均水準而言表現優異,然而同時也呈現出高焦慮的狀態。人類的心智與大腦,是用什麼機制完成計算工作的呢?本講次從認知神經科學的角度,對這個問題加以剖析。
Read more■一個笑話好不好笑,究竟是差在哪裡?男生跟女生喜歡的笑話類型,有什麼不同之處?透過腦造影技術,我們可以從腦神經機制的角度,嘗試回答這些問題。
Read more■年輕人的血漿會是青春不老泉的秘密嗎?十一月初,在美國波士頓舉行的第十屆阿茲海默症臨床試驗年會上,有篇常被媒體與期刊暱稱為「吸血鬼」的臨床試驗,發表了初步結果。這起臨床試驗由美國 Stanford University、Tony Wyss-Coray 博士實驗室所主導,想要知道年輕人的血液對老年人來說,是不是具有「抗老化」的功效。
Read more■傳統的中國數學稱為算學,自宋元之後發展就陷入停滯,直到清代西方數學傳入之後,傳統中算被迫與之對話,才造就了中國數學的現代化。在這個過程中,數學的知識位階獲得提升,數學家的社會地位也跟著水漲船高。本講次介紹康熙皇帝如何為中國數學的現代化發展奠下基礎,以及他如此大力推廣的脈絡緣由。
Read more■數學是人類文化的產物,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中,會帶出不同的文化活動。朝鮮東算與日本和算在吸收中國與歐洲數學之後,各自發展出獨特的文化面向。中國的算學發展到了明代,由於要符合國際貿易跟貨幣經濟的需要,走向實用主義,天元術等等傳統數學,在中國逐漸式微。反倒是朝鮮王朝的算學家因為曆算需要,繼續鑽研從高麗王朝傳下來的中國傳統算書。
Read more美國紐約大學電機系的Davood Shahrjerdi教授的實驗室利用精準的製程控制,製作出具有2048個像素且0、1完全隨機分配的二維材料二硫化鉬陣列,研究結果發表於美國化學協會的 ACS Nano 期刊。其工作原理很簡單,在2048個像素上,每一個位置都代表0或1,也就是說有2的2048次方種組合。每一片二硫化鉬被製造出來時,每個像素到底會是0還是1都是隨機的,利用光學技術讀取就可以知道每一片上面的0 1分佈,快速且簡易。
Read more■你是否覺得在新聞、臉書、廣告和你的朋友都在討論人工智慧、深度學習和大數據?沒錯!因為它們就是這麼重要!人工智慧除了應用在「傳統人工智慧領域」,他也席捲了直覺上跟人工智慧毫不相干的許多科學領域。包括尋找新的基本粒子、憂鬱程度的預測、從書寫風格判斷個性、古文鑑定、找出自閉症根源、去除天文雜訊和研發製藥,這些都和AI有關。讓我為你一一介紹!
Read more■對鯨魚與海豚 而言,機器所發送出的聲納脈衝,音量是非常巨大的。研究顯示,牠們在預測有巨大聲響來襲時,可以對自己的聽覺敏感度進行調節,減少音量約10~20分貝。
Read more■古人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那像是癌症這種在台灣與世界十大死因裡久久都名列前茅的頭好大麻煩,也有我們可「師」的長處嗎?Yes! 科學家在癌症身上,找到了如何控制食慾的新靈感!
Read more■三個實驗顯示,十個月大的嬰兒已經知道跳得高比跳得低費力、爬陡坡比爬緩坡費力、跳得遠比跳得近費力。而且他們已經有辦法把費力程度(cost)和報酬大小(reward)連結在一起,並藉此推論出他人願意花比較多的力氣去取得的選項應是他人所偏好的,而且能依此預測他人在之後會做出什麼樣的抉擇。
Read more■懷孕期間如果受到病毒或是細菌感染,會不會影響到胎兒的神經發育、與出生後的行為發展呢?之前茲卡病毒導致小腦症的憂慮,造成人心惶惶。但其實早在茲卡病毒疫情出現之前,就有不少研究發現,懷孕期的病毒與細菌感染,有可能增加胎兒日後得到思覺失調症與自閉症的風險。這是為什麼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