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可以讓蟲蟲自相殘殺!

植物不會動,所以遇到蟲害的時候,是否只能無奈的被咬呢?過去許多研究發現,其實植物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無辜的樣子。有些植物會招來打手消滅不受歡迎的客人,如歐洲品系的玉米以及大芻草在遭受西方玉米根蟲的幼蟲攻擊時,會分泌一種倍半萜召來西方玉米根蟲幼蟲的天敵:線蟲。

Read more

金魚如何可以在缺氧的環境下活五個月?

絕大部分的脊椎動物(vertebrate)都是好氧生物,缺氧時頂多撐幾分鐘就掛了;有些魚(如鯉魚Cyprinus carpio)可以撐幾小時。但有極少數的硬骨魚,可以熬好幾個月!牠們發展出這個能力,主要為了要熬過冬天的時候湖泊冰封缺氧的問題。到底牠們是如何能在缺氧的狀況下活好幾個月呢?

Read more

蘋果的基因密碼

蘋果(Malus domestica)的祖先是中亞的新疆野蘋果(Malus sieversii),全球約有35種不同蘋果屬植物,其中只有三種人類可食:蘋果、M. sylvestris、新疆野蘋果。在中亞發源的蘋果,隨著採食的動物向東到中國,發展成綿蘋果等;向西發展為現在的富士、加拉、五爪等洋蘋果。洋蘋果是目前蘋果屬中最廣被栽培的種類,全世界大約有7,500不同品系的洋蘋果(以下簡稱蘋果)。

Read more

地熱區(Geothermal field)有什麼植物?

由於地熱區下方都有岩漿庫,所以越往下溫度就越高,這使得大部分能長在地熱區的植物都是淺根的,如苔蘚、地衣之類。能夠長在地熱區的維管束植物,頂多就是矮小的灌木而已。
但是位於紐西蘭北島的陶波火山區(Taupo Volcanic Zone)不大一樣。主要覆蓋陶波火山區的植被是木本維管束植物。因此,紐西蘭的研究團隊決定要進行當地的植被調查。

Read more

走得越多,就越瘦嗎?每日步行數與肥胖的關係

大約是2009-2010年開始,智慧型手機開始利用內建的傳感器(加速度計、陀螺儀)來記錄我們每天的運動量。最近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篇研究,利用大數據來進行運動與健康相關的研究。研究團隊向Azumio公司取得了71萬7,527個不具名使用者所累積的六千八百萬天的資料來進行分析。當研究團隊把族群每日平均步數與族群活動量級距和不同族群的肥胖程度進行分析後發現:真正與肥胖程度相關的,不是每日平均步數,而是活動量級距。活動量級距越大,該族群肥胖的程度越嚴重。

Read more

通風報信的植物

植物受傷時會有什麼反應?過去的研究讓我們瞭解,當植物被攻擊(受到病原菌感染、受傷)時,會釋放出揮發性有機物質(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讓自己以及附近的植物啟動防禦機制。這個作用有點像古代的烽火臺,當敵人來襲就燒起狼煙,附近的人看到狼煙就知道這裡出事了,要加強戒備。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感覺的故事:痛覺與本體感覺

人類的疼痛科學史可以追溯到西元前六千年前,當時的秘魯人就會吃古柯來止痛;到了西元前兩千年,美索不達米亞的人也會進行止痛,但他們認為疼痛是超自然的因素造成的。到了西元前410年,希臘人開始慢慢把痛覺當成一種疾病,而不是超自然現象造成的。到西元1664年,迪卡爾更把痛覺與大腦做連結,他認為人因為有大腦才會痛。西元1805年,第一次發現了嗎啡,不過嗎啡早就以鴉片的形式存在了;阿斯匹靈的發明則在1864年,讓發明的廠商大賺錢。在1906年Sherrington發現了痛覺神經,然後在1965年Melzack及Wall則發表了痛覺閥理論,理論的基礎就是會痛的話止痛最好的方式就是按摩,因為按摩會刺激觸覺,可以在神經網路裡面抑制痛覺的傳遞。接著在1973年發現了鴉片受體與腦啡,到了1995年以後,分子生物學在痛覺領域中大放異彩。

Read more

流行金榜告訴我們,女生比男生更在意愛情嗎?

有這麼一個說法:如果世界上沒了愛情,地球將會是一片寂靜。的確也有許多歌是與愛情有關,不管是失戀、單戀、熱戀、或是細水長流的愛情,音樂中似乎真的少不了愛情!但是,如果我們真的把歷年來的歌曲拿來分析,是否真的會符合我們平常的印象呢?

Read more

如何做出營養又美味的菇菇料理

要怎麼烹調蕈類呢?筆者查詢網站,發現菇類食譜竟然有一千多道!在台灣很受歡迎的有三杯杏鮑菇、香菇雞、酥炸蠔菇/金針菇等,不過,到底要怎樣吃,才能從菇菇們得到較多的養分呢?最近的研究顯示,烤或是微波爐加熱,應該是最能夠保存菇菇們養分的烹調方式喔!

Read more

沒有髓鞘細胞(bundle sheath cell)的C4植物

沒有髓鞘細胞的植物要如何進行 C4 代謝呢?研究團隊發現,那胖胖而多肉的葉片由一到三層的葉綠組織(chlorenchyma,即含有葉綠體的薄壁細胞)以及位於葉片中心的儲水細胞構成。但是它的葉綠組織卻長得很特別:細胞的邊緣有一層薄薄的「周邊細胞質」(peripheral cytoplasm),中心又有一大區的細胞質構成「中心細胞質區」(central cytoplasmic compartment,CCC)。而周邊細胞質與中心細胞質區之間,由細細的細胞質通道(cytoplasmic channel)連接。

Read more

小草如何稱霸天下?

過去的研究已經了解,附屬細胞並非與保衛細胞出自同源,而是在氣孔複合體(stomatal complex,包括保衛細胞、氣孔、附屬細胞)發育時,由保衛母細胞(GMC,guard mother cell)誘導位於它兩側的表皮細胞進行不對稱分裂,而後其中較小的細胞繼續發育形成附屬細胞;接著保衛母細胞進行最後的對稱分裂,產生成熟的保衛細胞,氣孔的發育便完成了。

Read more

【女科學家】開啟植物生物技術革命的農桿菌女王──瑪麗-戴爾‧奇爾頓

瑪麗-戴爾‧奇爾頓從1955年想要製作更好的天文望遠鏡的高中生、到1970年代為了找出農桿菌是否真的會把自己的 DNA 放進植物的學者,奇爾頓一直都是讓自己的心帶領著自己往前走。
雖然尚未獲得諾貝爾獎,但是奇爾頓的發現對全人類的影響非常重要且深遠。對於近年來基改作物的種種爭議,她認為許多其實是針對著個別生物科技公司而來,同時她也指出,基改生物技術的潛力尚未被完全發揮,應該可以有比抗病蟲害、抗殺草劑更好的應用,來造福全人類。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