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金榜告訴我們,女生比男生更在意愛情嗎?

分享至

圖片來源:wiki

撰文|葉綠舒

有這麼一個說法:如果世界上沒了愛情,地球將會是一片寂靜。的確也有許多歌是與愛情有關,不管是失戀、單戀、熱戀、或是細水長流的愛情,音樂中似乎真的少不了愛情!但是,如果我們真的把歷年來的歌曲拿來分析,是否真的會符合我們平常的印象呢?

分析流行歌曲?會不會太認真?其實不會喔!由三個美國研究者所組成的團隊,找了十一個人,把從1960年到2008年雙數年的「金榜50」歌曲拿來分析歌詞,發現不論男歌手或女歌手,都一樣喜歡歌頌浪漫的愛情;不過,男歌手比女歌手更喜歡歌頌性。

原本研究團隊認為,女性會比較關注愛與浪漫的關係,並對身體進行客體化的描述;而男性則應較為注重性行為。分析的結果顯示,性別差異確實是存在的,而部分的分析結果也與一般的性別定型化觀念一致。

研究團隊發現,所有的歌曲中有超過七成(71%)描述了正在約會中的情侶;即使以十年為一個週期來看,每個週期也都有超過半數是在描述「約會中」。在這將近五十年的區間裡,女歌手的歌曲,描述「約會中」的關係大概都維持在八成左右;但是男歌手的歌曲中描述「約會中」的關係由1960年代將近七成(69%)下降到二十一世紀的接近六成(59%);雖然在80年代的民謠時期曾上升到接近八成,但整體看來男歌手的歌曲描述「約會中」的關係的比例是一直在下降的。

所有的歌曲中有接近六成(57%)使用「愛」(love)這個字,不過到了二十一世紀「愛」這個字的使用比例有略微下降(49%)。

那麼提到「性」的歌曲的比例呢?整體來看,所有歌曲中有22%提到性,不過其中有一半是以隱喻的方式。這些歌曲中有14%以客體化方式提到身體,女性身體出現的頻率為男性身體的3.25倍(13%對比4%)。來自搖滾、R&B、其他流派的所有歌曲,有一半以上都涉及約會和愛情;相對的來自饒舌類型的所有歌曲有一半以上都涉及性和客體化的身體描述(而且對女性身體的描述比對男性身體的描述更客體化)。

在女歌手中,1960年代的歌曲提到性的比例為6%,然後從1970 - 2000年上升至16-21%。

在男歌手中,提到性的歌曲比例從1960年代的7%上升到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的20-29%,然後在2000後躍升到40%。

這些差別有部分可能是因為男女歌手數目上的不同。怎麼說呢?原來在這段時間裡,男歌手的數目要比女歌手多得多。研究團隊分析的1,250首歌曲中,由男歌手表演的827首,女歌手表演的有328首,由合唱團體演出的有95首。扣掉重複出現的人與團體,總共有895個人/團體唱出了1,250首歌。

從這些歌曲中也可看出歌壇的變化。所有這些歌曲有超過半數歌曲是Rock/Pop,但比例隨時間下降。接近六成(57.6%)的歌曲是由白人歌手獻唱,其次是黑人歌手(34.4%);其他種族的比例都很低,沒有任一其他種族超過2%的。白人歌手在Rock這類佔超過九成(91.8%),黑人歌手則主要在R&B與饒舌歌這兩項上獨領風騷(82.8%,83.9%)。不知道不同族裔在文字的使用上是否有不同呢?研究團隊分析了不同性別的歌手對使用「愛」這個字上是否有不同之處,結果是不分男女歌手大部分都用「愛」來描述浪漫的愛情。

由於男歌手在這段時間佔了將近六成,即使將不同類型的歌曲分開來看,男性仍然佔多數應該也不意外。不過研究團隊發現,在R&B這類的歌曲呈現男女歌手各半的狀態,而饒舌歌則幾乎是男歌手的天下,超過九成!

雖然這麼多歌曲的分析看來,似乎與過去其他研究團隊的分析差距不大;不過筆者認為,或許還可以做進一步更精細的分析,如種族、性別、歌曲類型等。如饒舌歌曲在本篇研究中的分析結果,就有自成一類的感覺;挑選金榜50雖然象徵了受歡迎的程度,但由於美國的族裔分布有77%是白人,13%是黑人(參考維基百科),其他族裔數量都不多,也意味著要以這份結果來代表「全世界」,恐怕還值得商榷。

 

參考文獻:Andrew P. Smiler, Jennifer W. Shewmaker, Brittany Hearon. From “I Want To Hold Your Hand” to “Promiscuous”: Sexual Stereotypes in Popular Music Lyrics, 1960–2008. Sexuality & Culture, 2017; DOI: 10.1007/s12119-017-9437-7

--
作者:葉綠舒 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科教中心特約寫手,從事科普文章寫作。

 

加入好友

(Visited 31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