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美國學子們的困境
當新型冠狀橫掃全球,台灣成為世界上少數仍維持著『正常』生活的地方。學生還能正常上下學,研究工作、團體討論仍持續進行。但在其他的國家,政府為了防止疫情擴散,並保護人民,紛紛關閉學校,採取社交隔離手段。在疫情的影響下,美國的大專院校學生們受到了怎樣的衝擊?
Read more當新型冠狀橫掃全球,台灣成為世界上少數仍維持著『正常』生活的地方。學生還能正常上下學,研究工作、團體討論仍持續進行。但在其他的國家,政府為了防止疫情擴散,並保護人民,紛紛關閉學校,採取社交隔離手段。在疫情的影響下,美國的大專院校學生們受到了怎樣的衝擊?
Read moreCOVID-19是冠狀病毒的一種,除了典型的生理症狀,造成的心理疾病影響也是學者重視的層面之一。2020年年中,來自義大利的精神疾病與生物心理學專家Mario Gennaro Mazza與一眾義大利學者,在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中的研究,便試圖了解COVID-19確診患者在一個月後的整體精神狀況,以及有無其他可參考的風險指標。
Read more過去曾任鴻海集團工業大數據辦公室主任的經歷,讓高虹安有著對於學界、業界應用AI的經驗與知識。從體制內推動專法,希望能以跨領域的方式為臺灣的AI產業打造更美好的將來。
Read more間質幹細胞(MSC)具有顯著的抗發炎和免疫調節的能力,這是MSC在臨床試驗最重要的焦點,可於體外培養的特性顯示其應具有更廣泛的應用範圍,可用的醫療用途仍在持續開發中,目前已嘗試用來治療COVID-19。儘管MSC研究領域的不斷擴大和發展,已可在各種臨床環境試驗使用MSC進行細胞治療,但仍應謹慎評估病人的需要、治療利益及潛在風險,並觀察預後情況,而恩慈療法正可提供一個COVID-19重症患者的可能治療選擇。
Read more這波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或許你的公司早已開始實施部份或全面在家上班的政策,你也以這樣的模式工作了好一陣子。但你是否察覺到當中的變化:在家工作的效率相比在公司是變高還是變低?開視訊會議,跟面對面開會又有什麼不同?當家變成了工作的場域,它還是那個放鬆且私密的安全場所嗎?微軟為其通訊協作軟體Teams所推出的新功能,或許可以為上述問題提供部份解答。
Read moreCOVID-19的大流行凸顯在無有效疫苗及治療藥物的情況下,發展新興抗病毒方法的重要性。已有研究顯示基於CRISPR/Cas13策略的人體細胞的預防性抗病毒CRISPR(PAC-MAN)可以在細胞培養中有效抑制SARS-CoV-2,藉由設計和篩選標靶作用於病毒基因體保守區域的CRISPR RNA(crRNA),可以有效標靶作用並切割 SARS-CoV-2的RNA序列,顯著抑制病毒生長,生物資訊的分析結果則顯示有6個crRNA可標靶作用超過90%的冠狀病毒。若能解決傳遞工具選擇及安全性顧慮的問題,PAC-MAN有可能成為對抗COVID-19的有效策略之一。
Read more轉眼間,2020 年夏天就這樣來了。大半年裡,「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 (亦稱武漢肺炎)的疫情席捲全球,如今依然張狂。而台灣,像個世外桃源。接下來,在這一系列專題裡,我們就一起來討論這大半年裡,在臨床與研究前線上,我們對於這惡名昭彰的 COVID-19 與罪魁禍首 SARS-CoV-2,各界專家窮盡心力所慢慢搞清楚(或是還沒弄明白)地這些那些事吧。讓我們一起來以疫情為基,好好地討論免疫學吧!
Read more印度學者Debanjan Banerjee提到,因應個人衛生的建立,許多國家的官方或是民間組織、媒體,都無不努力宣傳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與勤洗手的重要性,然而對具有強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的患者而言,這些措施很可能有負面影響。
Read more由COVID-19引起的全球大流行已顯示缺乏有效的治療藥物及預防疫苗,對疫情及疾病的管制十分不利且困難,所以準確並快速的診斷工具對於傳染病的早期識別和治療至關重要,有助及時實施感染控制,並改善臨床護理和公共衛生措施以阻止疾病傳播。CRISPR已被成功開發作為基因編輯(gene editing)的工具,廣泛應用於生物體的基因改造,當前並開發用於新興傳染病的快速核酸檢測,深具潛力作為COVID-19居家檢測的平台。
Read more事實查核(fact-checking)在近幾年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都接觸大量的媒體、新聞,甚至是社交網站的貼文,許許多多都未經查核,充斥著假消息(disinformation)和誤傳(misinformation)。更多的是網友瘋狂轉載的這類資訊,輕則使人混淆,重則造成嚴重的網路霸凌等種種問題。而在科學界,科學家需要透過發表學術論文有系統地呈現研究證據,訊息的分享有著嚴謹的程序與規範。最近,在AI的幫助下,科學家已經可以在十秒左右查核一項訊息的真實性,並告訴你有哪些學術論文支持或與該訊息相左。也許是時候查查你今天看到的新聞了!
Read more電影《全境擴散》講述了一個和現在疫情頗為相似的故事:一種未知的病毒從中國開始蔓延,感染的患者因為呼吸道病變而紛紛死亡。城市為了防堵疫情而封鎖,社會恐慌和假消息接連出現。當人類與野生動物的生活範圍重疊,前所未聞的病原體所造成的疾病無法避免,傳染病大流行也在意料之中,但爆發時間、嚴重程度為何?這些都是未知數。這次疫情只是一個例子,但絕不是後無來者,我們該如何因應?AI與大數據能夠如何幫助我們?
Read more冠狀病毒 2019-nCoV(SARS-CoV-2)引發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已在全球大規模流行,確診及死亡人數不斷攀升,但迄無正式獲得核准上市的有效治療藥物及預防疫苗。為解決此人類本世紀最大公共衛生及健康危機,各國科學家莫不競相研發相關藥物及疫苗,有的已完成活體外實驗、進入動物實驗或正進行人體試驗中,期望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測試提供臨床使用。目前,雖已有多種候選藥物可供患者使用,亦有很多疫苗正在進行試驗中,但仍有諸多挑戰有待克服。
Read more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大流行已給予全球公共衛生及人類健康帶來了嚴峻的挑戰,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種爆發比最初的想像更廣泛,為了早日識別出受到感染的患者,以爭取治療時間,避免疫情擴散,所以進行快速檢測2019-nCoV的分子檢測是迫切需要的。在本文我們將介紹及探討可用於檢測COVID-19患者的篩檢及鑑定的方法:定量即時逆轉錄聚合酶連鎖反應分析及免疫快篩試劑。
Read more武漢肺炎 (COVID-19) 的疫情持續在全球延燒,對於檢測呈陽性、有症狀的感染者,應給予治療及隔離,以避免新型冠狀病毒 (2019-nCoV) 持續傳播。然而,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不少 COVID-19 的患者並無症狀或者是症狀輕微,患者自身也難以察覺,這些無症狀感染者是否會成為防疫漏洞?又會帶來哪些隱憂?
Read more2019 新型冠狀病毒 (2019-nCoV) 的疫情持續緊張,除了做好防疫工作,盡快找出治療藥物或研發疫苗是當務之急。台灣的中研院和國衛院在 2020 年 2 月 20 日,同天宣布已能合成純度 97% 的瑞德西韋 (remdesivir),這項原本開發用於治療伊波拉病毒的藥物,怎麼會一躍成為對抗武漢肺炎 (COVID-19) 的救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