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VID-19 的這大半年】咆問疫從何處來

仰仗著基因定序技術的發達,這一次在疫情爆發之後,科學家很快地驗明了 COVID-19 是全球大流行的始作俑者。世界衛生組織也將這正身,正名為SARS-CoV-2 病毒。可惜,相應的後續措施,在如今事後諸葛的上帝視角來看,卻不盡如人願。
SARS-CoV-2 雖新,其所身屬的冠狀病毒科(Coronaviridae)在人類史上可是出沒已久。與其有關的研究,甚至可以追溯到 1930 年代。除了SARS-CoV-2,同樣致命地還有 SARS-CoV(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以及 MERS-CoV(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分別在 2002 與 2012 的時候禍患於世。另外還有四種冠狀病毒可以感染人類,包括了 HKU1、NL63、OC43、還有229E ,但這幾種病毒比較小咖,感染後的症狀相較前面三種,要輕微許多。

Read more

間質幹細胞療法為重症 COVID-19 的治療開啟一道曙光

間質幹細胞(MSC)具有顯著的抗發炎和免疫調節的能力,這是MSC在臨床試驗最重要的焦點,可於體外培養的特性顯示其應具有更廣泛的應用範圍,可用的醫療用途仍在持續開發中,目前已嘗試用來治療COVID-19。儘管MSC研究領域的不斷擴大和發展,已可在各種臨床環境試驗使用MSC進行細胞治療,但仍應謹慎評估病人的需要、治療利益及潛在風險,並觀察預後情況,而恩慈療法正可提供一個COVID-19重症患者的可能治療選擇。

Read more

基因編輯技術 CRISPR 可以對抗 COVID-19?

COVID-19的大流行凸顯在無有效疫苗及治療藥物的情況下,發展新興抗病毒方法的重要性。已有研究顯示基於CRISPR/Cas13策略的人體細胞的預防性抗病毒CRISPR(PAC-MAN)可以在細胞培養中有效抑制SARS-CoV-2,藉由設計和篩選標靶作用於病毒基因體保守區域的CRISPR RNA(crRNA),可以有效標靶作用並切割 SARS-CoV-2的RNA序列,顯著抑制病毒生長,生物資訊的分析結果則顯示有6個crRNA可標靶作用超過90%的冠狀病毒。若能解決傳遞工具選擇及安全性顧慮的問題,PAC-MAN有可能成為對抗COVID-19的有效策略之一。

Read more

【關於 COVID-19 的這大半年】檢驗上的兩三事

轉眼間,2020 年夏天就這樣來了。大半年裡,「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 (亦稱武漢肺炎)的疫情席捲全球,如今依然張狂。而台灣,像個世外桃源。接下來,在這一系列專題裡,我們就一起來討論這大半年裡,在臨床與研究前線上,我們對於這惡名昭彰的 COVID-19 與罪魁禍首 SARS-CoV-2,各界專家窮盡心力所慢慢搞清楚(或是還沒弄明白)地這些那些事吧。讓我們一起來以疫情為基,好好地討論免疫學吧!

Read more

當世界開始強調個人衛生:從 COVID-19 看強迫症狀

印度學者Debanjan Banerjee提到,因應個人衛生的建立,許多國家的官方或是民間組織、媒體,都無不努力宣傳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與勤洗手的重要性,然而對具有強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的患者而言,這些措施很可能有負面影響。

Read more

新模型有助修正群體免疫門檻

碰到傳染病大流行,全世界都緊鑼密鼓與時間賽跑研發疫苗,究竟何時病毒才能得到控制?那一種防疫政策才能有效防止疾病擴散?過去流行病學家認為,當全國或該地區約 60%的人口對病毒免疫,就可以打斷病毒傳播的循環,達到所謂的群體免疫 (herd immunity)。新研究模型加入了年齡與社交活動因子,發現群體免疫所需人口數則為43%。

Read more

開發CRISPR 居家檢測平台對抗COVID-19

由COVID-19引起的全球大流行已顯示缺乏有效的治療藥物及預防疫苗,對疫情及疾病的管制十分不利且困難,所以準確並快速的診斷工具對於傳染病的早期識別和治療至關重要,有助及時實施感染控制,並改善臨床護理和公共衛生措施以阻止疾病傳播。CRISPR已被成功開發作為基因編輯(gene editing)的工具,廣泛應用於生物體的基因改造,當前並開發用於新興傳染病的快速核酸檢測,深具潛力作為COVID-19居家檢測的平台。

Read more

造血幹細胞具免疫記憶,為COVID-19疫苗開發鋪路?

造血幹細胞可以分化出各種血球,對人體兼具保護和治療的功能。最近的研究顯示經過教育的造血幹細胞可產生先天性免疫作用,還有免疫記憶的能力,而且這種免疫記憶具有廣泛的保護作用,並不限於最初接觸的病原體。此外,可誘導先天性免疫記憶的卡介苗也作用於造血幹細胞,這種疫苗也正在進行研究以測試其對COVID-19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因此,這些研究成果應有助於COVID-19疫苗的開發。

Read more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治療藥物及預防疫苗的研發有何挑戰?

冠狀病毒 2019-nCoV(SARS-CoV-2)引發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已在全球大規模流行,確診及死亡人數不斷攀升,但迄無正式獲得核准上市的有效治療藥物及預防疫苗。為解決此人類本世紀最大公共衛生及健康危機,各國科學家莫不競相研發相關藥物及疫苗,有的已完成活體外實驗、進入動物實驗或正進行人體試驗中,期望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測試提供臨床使用。目前,雖已有多種候選藥物可供患者使用,亦有很多疫苗正在進行試驗中,但仍有諸多挑戰有待克服。

Read more

2019-nCoV (COVID-19) 感染的篩檢及鑑定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大流行已給予全球公共衛生及人類健康帶來了嚴峻的挑戰,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種爆發比最初的想像更廣泛,為了早日識別出受到感染的患者,以爭取治療時間,避免疫情擴散,所以進行快速檢測2019-nCoV的分子檢測是迫切需要的。在本文我們將介紹及探討可用於檢測COVID-19患者的篩檢及鑑定的方法:定量即時逆轉錄聚合酶連鎖反應分析及免疫快篩試劑。

Read more

武漢肺炎 (COVID-19) 無症狀感染者會帶來哪些隱憂?

武漢肺炎 (COVID-19) 的疫情持續在全球延燒,對於檢測呈陽性、有症狀的感染者,應給予治療及隔離,以避免新型冠狀病毒 (2019-nCoV) 持續傳播。然而,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不少 COVID-19 的患者並無症狀或者是症狀輕微,患者自身也難以察覺,這些無症狀感染者是否會成為防疫漏洞?又會帶來哪些隱憂?

Read more

流行性感冒與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的差異

流行性感冒是冬季常見的傳染性疾病,雖然致死率不高,並已有有效治療藥物及預防疫苗上市,但基於其發生季節性、高度傳染力及傳播範圍廣的特性,我們仍不可忽視其對人體健康的重大衝擊,而且近年曾爆發數次全球性大流行,造成數十萬人死亡,更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最近令人聞之色變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與流行性感冒有類似的特性,在本文我們將探討二者在疾病的特徵、病原體、藥物治療及預防上的差異。

Read more

瑞德西韋 (Remdesivir) 為什麼有機會成為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救星?

2019 新型冠狀病毒 (2019-nCoV) 的疫情持續緊張,除了做好防疫工作,盡快找出治療藥物或研發疫苗是當務之急。台灣的中研院和國衛院在 2020 年 2 月 20 日,同天宣布已能合成純度 97% 的瑞德西韋 (remdesivir),這項原本開發用於治療伊波拉病毒的藥物,怎麼會一躍成為對抗武漢肺炎 (COVID-19) 的救星?

Read more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潛在有效治療藥物之開發

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coronavirus)(2019-nCoV)藉由其表面的棘突蛋白(spike protein)與人體細胞的血管張力素轉化酶 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 ACE2)受體結合後可進入人體引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此種疾病若採用一般臨床常用的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例如:神經氨酸酶抑製劑(neuraminidase inhibitor, e.g., Oseltamivir, Paramivir, Zanamivir, etc.), Banciclovir, Acyclovir及Ribavirin均發現無效。幸運地,現在已初步發現對抑制2019-nCoV可能有效的藥物包括:Remdesivir、interferon-β1b、Lopinavir/Ritonavir及 Chloroquine ,但這些藥物對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的安全性和療效仍需要經過進一步的臨床試驗進行評估。

Read more

冠狀病毒的認識及相關藥物、疫苗的研發

冠狀病毒(coronavirus)是一種廣泛存在於多種動物體的病原體,感染人體會引發呼吸道疾病,其中SARS-CoV、MERS-CoV及2019-nCoV三種可造成致命的肺炎,特別是由2019-nCoV引起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近來已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多年來國際學術界及醫藥界一直在開發對抗冠狀病毒引發之致命性肺炎的相關藥物及疫苗,雖然尚無突破性進展,但經過科學界不斷的努力及基於目前研發的快速進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可以有效治療及預防此種病毒所引發的疾病。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