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在乎學生」的大學,這樣錄取學生

分享至

撰文|謝宇程

無論是我,還是其他關心教育的觀察者、寫作者,對大學招生都有許多批評。怎麼做才好,已經改革多次,目前還在爭論之中。

英國劍橋大學將學生的申請方式、校方的錄取流程,非常完整地寫在校方網站上。其中有許多部分和我們熟悉的思維與作法大為不同。以下,從其校方網頁上的正式聲明中,摘出重要的思維與方針,可能值得我們省思參考:

1,獨立評估學生個人,沒有互相比較的標準公式

「本校錄取的決策,完全取決於學術評核 — 你的能力以及潛力。我們會對申請者進行個人化的評估,也就是說,我們對於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主修,會有不同的錄取原因。所以,並沒有一個『魔術公式』確保你一定能進入本校。

但我們在錄取學生的時候,一貫看重的是這些特質:

.擁有學術的能力和潛力

.能在劍橋的學習環境中獲益、茁壯

.而且他們極為適合所申請的主修。」

1

(原出處網頁截圖)

反思:

  • 我們的大學在收學生的時候,使用的是一體適用的比較標準,我們完全排拒「針對個人的判斷選擇」—- 我們的原因是什麼?
  • 在收學生的時候,大學是否將學生是否適合這所大學、是否適合科系列入重要考量?如果沒有,為什麼沒有?

 

2,重視「特質」,尤其是學生表現出的欲求與決心

「我們重視學生是否表現出這些特質:有獨立思考與批判思考的能力,有意願進行邏輯上的思辨,同時能維持開放的胸懷。我們的學生需要能自律、有動力、有決心,對於更深刻的學習表現出欲求與潛力。

最後,我們不喜歡只想拿學位的學生,我們想找到的學生,是真誠地想要學習他們申請的主修。所以請想清楚,什麼樣的主修和領域,最能讓你感到熱情,可以驅動你接下來幾年的學習。」

2   

(原出處網頁截圖)

反思:許多大學教授們都抱怨,學生沒有學習動力。那為什麼不把學習動力,這些大家都認為重要的特質,放入錄取學生的標準之中?至於如何判斷學習動力?可以看下一點:

 

3,透過大量資料與多元方式,衡量學生的特質

「我們對於理想中的劍橋學生,並沒有訂下明確標準。我們儘一切可能,開放申請者用各種方式展現他們的長才和潛力,所以,我們會衡量各別申請者的整體特質,所依據的是以下各種資料:

  • 升學考試成績
  • 學校推薦信
  • 個人聲明
  • 任何撰述作品
  • 筆試
  • 和學習成長情境相關的資料
  • 面試表現 (書面審後的下一關)」

(在某些情況下,需要檢附在過去學校的成績單,某些情況可見此頁。)

3

(原出處網頁截圖)

反思:目前有哪些大學,願意對於「優秀」「合格」下定義,並且願意付出相當的力氣,在挑選最「合適」且「卓越」的學生?

 

4,筆試:思考與統整能力的評量

大部分申請劍橋的學生都要參加筆試,有些是在面試前,有些是在面試當天。面試前的筆試,多是一小時以上閱讀書面材料,加上一小時(或40分鐘)批判式的撰寫(詳情);面試當天的筆試,則是 20-100 分鐘的問答、測驗、撰寫(詳情);每一個主修的要求並不相同。

這些測驗,旨在測試申請者的認知能力以及思考技能,某程度而言,也考驗他們的知識水準,以及對該學科的理解程度。

4

省思:當大學將閱讀、理解、批判、論述,而且沒有所謂的「考試範圍」,對高中的教學、學習,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5,撰述作品

「人文、社會科學等主修,會要求申請者寄送一到兩分高中階段的撰述作品,並且在作品上要有教師的評註。在口試上,這分作品會是討論題材的一部分。

申請者的母校,需要出具一分文件,確認這分作品是學生自己所撰寫,並且說明是在什麼情況下所寫的,以及相關內容細節。」

5

(原出處網頁截圖)

省思:當學校將高中階段的撰述作品,當作錄取的重要依據之一,對高中的教學、學習,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6,個人聲明 (personal statement) 並不是自傳 

劍橋並沒有針對個人聲明做出詳細的解釋,其他的著名大學或多或少有寫到,但是並不很有系統性。綜結我看到的資訊,我的理解如下:

  • 如果是寫出自己的客觀資料,例如生日、家庭成員、之前畢業的學校、參加的校隊社團…那是個人資料 (perosnal info),而不是個人聲明。
  • 如果是只是寫出自己的過往,例如和家人的關係、學習經驗、成長歷程,那也不是個人聲明,而是自傳 (autobiography)。當中文譯成「自傳」時,其實誤導了我們。
  • 個人聲明,要回答的是:我是什麼樣的人?我在乎什麼樣的事?我有什麼樣的人生目標?我將要如何學習、做什麼樣的嘗試來達到我的目標?要將它譯成「聲明」,才比較符合這個文件應有的重量。(耶魯大學醫學院對於「個人聲明」的說明,摘錄如下)

6

(原出處網頁截圖)

反思:

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中,似乎很不幸地,很少人真的理解什麼叫「個人聲明」,因為我們並不培養「個人」,甚至害怕、意欲阻止「個人」的出現。在大學之前,學校和教師常常避免甚至壓制年輕人思考這樣的問題: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在乎什麼樣的事、要為什麼樣的目標努力。因為這樣,許多人寫的「個人聲明」,其實只是「個人資訊」加上「自傳」。

當一個學生還沒有「個人聲明」,他沒有認清自己的特質、方向、目標,他日後沒有學習動力,也就並不奇怪了。

其實,重要大學的錄取方式,幾乎決定了高中之前的教學方式。大學的錄取方式改革,就是影響力最直接、最真實、最深入的教改 — 大學(教授們)需要認清這一點。

註:錄取的重要過程之一:面試,將在下一篇文章中仔細討論。

(Visited 47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