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E 特報】月球,我們來了!2024年臺灣探月 - 專訪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科技研究中心 張起維 副主任

截至目前為止,全世界只有7個國家/單位成功執行探月任務。不過,隨著科技的進展,探月已經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中央大學張起維教授要帶領團隊,讓來自臺灣的科研儀器登陸月球⋯⋯

Read more

NASA 阿提米絲登月計劃(下)

上一期我們介紹了阿提米絲(Artemis)的骨幹「太空推進系統(SLS)」。這一期繼續為讀者介紹阿提米絲系統的「上節」(Upper Stage)部位(參見下圖)。當SLS燃燒約420秒後與Upper Stage部位分離、並墜入大西洋,而Upper Stage部位繼續往月球方向推進⋯⋯

Read more

臺灣太空發展系列:立方衛星

立方衛星是體積小、重量輕、成本低、固定規格的人造衛星,是現在全世界有志投入衛星發展的入門款。臺灣2001年有枚立方衛星「蕃薯」,可惜最後未能升空。第一枚成功發射、運作的立方衛星是2017年,成功大學的「鳳凰」。2021年則有中央大學的「飛鼠」、騰暉電信科技公司等的「玉山」發射升空。臺灣每年都有立方衛星任務的設計競賽,有興趣的讀者不妨關注⋯⋯

Read more

NASA 阿提米絲登月計劃(上)

2017年川普核准美國航空太空總署(NASA)的重返月球計劃;經過五年努力,現在終於露出曙光。距離上一次人類登陸月球已經整整有半個世紀之久,而這次的登月計劃取名為「阿提米絲」(Artemis)。上世紀阿波羅登月計劃可以説是當時美蘇太空競賽下的產物,對於月球探索研究所花的功夫是有限的;NASA 在這一次登月計劃,似乎是想從阿波羅登月計劃的經驗上,發展新一代的月球計劃,那就是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的人類探月工作站⋯⋯

Read more

【CASE 特報】立方衛星「飛鼠」的驚奇冒險 - 專訪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科技研究中心 張起維 副主任

 「飛鼠」是來自臺灣的立方衛星,它的誕生要從張起維教授昔日同窗的一封邀請說起。在教授的帶領下,「飛鼠」聚集了臺灣、美國、印度等學生的努力,經過一連串驚險的插曲後,在2021年發射升空。「飛鼠」雖然沒有達成所有原先設定的目標,但它留給臺灣無可取代的經驗。

Read more

漫威宇宙的汎合金 VS 現實宇宙的釩金屬

漫威電影中的汎合金吸引各方勢力爭相奪取,這種虛構金屬宣稱質地堅固且能吸收能量。電影中的設定不見得符合物理定律,但合金的應用在現實生活中的確推進了人類科技的發展與應用。與汎金屬聽起來最音近的便是釩金屬,因其具有多重氧化態,成為了綠能科技的重要研究材料。透過對於不同金屬特性的探討及合金的變化應用,相信有一天人們也能在現實中打造出不同的「夢幻金屬」。

Read more

航海家 Voyagers(下)

上期提到兩艘航海家太空船利用巨大的木星(Jupiter)重力塲將其加速飛向土星(Saturn),其相對太陽的加速高達近60萬公里/小時。接著還以同樣的原理靠土星及天王星(Uranus)重力塲加速使得航海家2號於1989年8月25日飛抵海王星(Neptune),總共旅程7,128,603,456公里,其抵達的位置和預定位置相差100公里1 -- 這種精確度是什麼樣的概念,就好比整個太平洋是一個高爾夫球埸的果嶺,旗桿洞在太平洋的中心,從台北推桿,高爾夫球滾了3,630公里進洞⋯⋯

Read more

航海家 Voyagers(上)

美國航空太空總署(NASA)在1977年從佛羅里達州甘迺迪角發射兩艘太空船,航海家1號和航海家2號(Voyager 1 & Voyager 2) 迄今已經運行45年,創下人類製造的太空船航行紀錄,目前已經遠離地球240億公里,而且還不斷的傳回來外太空前所未知的畫面。它傳回地球的數據資料徹底改變了人們在行星天文學領域上的科學認知,並對於我們瞭解太陽系行星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線索,同時也引發了不曾想過的新問題。上面安裝有電視射影機、無綫電波收音機、紅外線及紫外線感應器、磁力計、等離子探測器、宇宙射線及帶電離子感應器,另外還有高功能的天線以及「放射性同位素熱電發電機」⋯⋯

Read more

海馬斯火箭系統(HIMARS)

僵持超過150天的俄烏戰爭自7月中以來出現明顯的變化,俄軍數名高級軍官陣亡,多處彈藥庫被毀,幾次較有規模的進攻都未能獲得戰果。從俄方與烏方傳出的消息認為,除了來自全球各國的軍事裝備支援之外,美國提供的「海馬斯火箭系統」(HIMARS)正在改變戰局⋯⋯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捕捉雷公電母、風伯雨師的身影:談雷達與劇烈天氣的觀測

從二零零五年開始,全美國的天氣災難就急遽增加,其中劇烈天氣(如颱風和淹水)增加最多,可見劇烈天氣正嚴重影響人類的日常生活。氣象雷達已經成為觀測劇烈天氣的一個重要工具。就必須雷。本次邀請到美國國家大氣科學研究中心遙測組主任李文兆博士,和我們談談雷達的前世今生,分享他個人用雷達觀測劇烈天氣的經驗和研究成果⋯⋯

Read more

【人物專訪】氣象雷達的翹楚一專訪李文兆主任

氣象科學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門高深莫測的學問,但如果我們用醫生來比喻氣象學家,會發現醫生和氣象學家做的事其實很類似,只是作用對象不同。醫生使用X光或MRI來獲取病人器官影像圖,告訴病人這陣子應如何調整作息和飲食;氣象學家則是用雷達掃描雲層,告訴民眾這幾天要不要撐傘或添購冰品。今天的專訪就邀請到美國國家大氣科學研究中心遙測組主任李文兆博士,分享他在大氣科學領域研究的心路歷程,以及雙偏極化,都卜勒氣象雷達神秘之處⋯⋯

Read more

「飛彈防禦」 (Missile Defense)

高超音速飛彈科技、種類、推進系統,並在中美俄三國發展現況中提到:美國是在可變換軌道的高超音速飛彈發展上落後於中俄兩國,可能因為是美國在上世紀末ICBM技術成熟後,轉向發展「飛彈防禦」(Missile Defense) – 我們就在這篇為讀者介紹這個主題⋯⋯

Read more

高超音速飛彈現況(下)

本篇為讀者介紹美國的「高超音速飛彈現況」,為什麼美國會在高超音速飛彈的發展上落後於中俄兩國?美國在上世紀的火箭與導彈發展都是全球翹楚,到底是什麼落後了?其實,美國是在可變換軌道的高超音速飛彈發展上落後於中俄兩國,主要是因為美國在ICBM技術成熟後,轉向發展「飛彈防禦系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