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史沙龍】〈SDG3 追求健康與幸福:健康與幸福的科學史〉

健康與幸福,是個可以從無數個面向討論的課題,畢竟能夠影響健康的因素、製造幸福感的來源非常多。本次科學史沙龍的永續發展指標涵蓋相當廣泛——健康與幸福,是個可以從無數個面向討論的課題,特別邀請到吳易叡和陳端容教授,分別分享溫泉如何變成幸福感來源,以及肥胖的空間分布和「肥胖懲罰」。

Read more

從地圖上「看」出肥胖─轉移學習

美國的肥胖問題嚴重,近四成國民患有病態肥胖。如何由茫茫人海中縮小範圍,篩選出尤其非遺傳性肥胖的高風險族群,並對症下藥,是許多公衛研究的重心。華盛頓大學的兩位日籍研究人員提出了新的調查方法:透過地圖分析城市的環境規劃與土地利用,窺探當地居民的飲食與運動習慣,以預估當地的肥胖人口。看似多此一舉,但在AI的協助下,反而能將有限的資料與資源,作最有效率的利用。

Read more

小胖鼠的焦慮根源?

■農曆春節可稱得上是最容易變胖的季節,飲食失去節制又動得少,不得不上演為:天增歲月人增肉,歲滿乾坤肉滿身。自古以來,人們常說「心寬」體胖,但最近的研究卻指出高脂飲食讓變胖的小鼠產生了「焦慮」感,科學家更深入探討了箇中原因。

Read more

為什麼抗精神疾病藥物讓人愈吃愈胖?

■你的新年新希望想要更瘦一點嗎?雖然體重是減過一山、還有一山;雖然一味追求體重計上的數字一天少過一天,遠不如勤多運動、吃好睡飽;但不可否認地,過重、肥胖與肚皮上的肥脂肪,是現代人的心頭大患。那你知道,有些藥物的副作用會讓人容易變胖嗎?抗精神疾病藥物就是其中之一。如今,科學家對抗精神疾病藥物所造成的肥胖,可能有解了。

Read more

走得越多,就越瘦嗎?每日步行數與肥胖的關係

大約是2009-2010年開始,智慧型手機開始利用內建的傳感器(加速度計、陀螺儀)來記錄我們每天的運動量。最近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篇研究,利用大數據來進行運動與健康相關的研究。研究團隊向Azumio公司取得了71萬7,527個不具名使用者所累積的六千八百萬天的資料來進行分析。當研究團隊把族群每日平均步數與族群活動量級距和不同族群的肥胖程度進行分析後發現:真正與肥胖程度相關的,不是每日平均步數,而是活動量級距。活動量級距越大,該族群肥胖的程度越嚴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