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河中鱷霸!澳洲馬來鱷類現蹤
古生物學家重新研究了一個封藏在博物館已久且看似破碎的鱷魚化石,並發現這件標本屬於一種全新的物種,茂烏納拉貢嘎瑪蘭度鱷(Gunggamarandu maunala)─它體長估算可達六至七公尺,不僅是澳洲有史以來最大的鱷類之一,也是馬來鱷類在澳洲的第一筆分布紀錄。
Read more古生物學家重新研究了一個封藏在博物館已久且看似破碎的鱷魚化石,並發現這件標本屬於一種全新的物種,茂烏納拉貢嘎瑪蘭度鱷(Gunggamarandu maunala)─它體長估算可達六至七公尺,不僅是澳洲有史以來最大的鱷類之一,也是馬來鱷類在澳洲的第一筆分布紀錄。
Read more自台灣與澎湖中間台灣海峽的部分打撈起一件保留了聽骨的化石,根據化石上保存的特徵,判定其隸屬為露脊鯨屬(Eubalaena sp.)。而其當時的生存年代落在更新世(Pleistocene)。現存的露脊鯨分佈在南、北半球高緯度區域,台灣目前沒有任何現生露脊鯨的目擊或擱淺紀錄,因此這件化石是台灣首次更新世露脊鯨化石紀錄,也是史上第一件在熱帶地區找到的露脊鯨類化石。
Read more進入到台灣的6月,炎熱的暑氣或許讓不少人開始思考著要去個涼爽的地方避個暑,但你能想像到,在6千6百萬年前的某一個6月,雖然台灣還沒有正式的浮出水面上來,但不止在台灣周圍的海域,全球都幾乎進入了一個今非昔比的6月寒冬嗎?
Read more■相信許多人對於「保育生物學(conservation biology)」都不陌生,就算是沒有生物學相關背景的人也大概都有些基本的概念,知道保育生物學的一些大目標 – 像是避免物種快速滅絕、生活棲地大量消失及維持其整個生態系的功能等等。
但聽過保育「古」生物學(conservation paleobiology)的人,可能就相對的少了許多,而光是聽到這名詞的時候,也大概都會抓抓頭、皺起眉頭,不是很能清楚的從字面上的意思來理解到底這「保育古生物學」想表達些什麼,畢竟「古生物學」基本上都是在研究與探討已經「死」很久的生物類群們,還有什麼好保育的?
■四足動物的祖先都像是今天在水裡游的魚。
Read more■在全世界最著名的自然史博物館,有幾個經
Read more■所謂寒武紀大爆發,是指絕大多數的動物「
Read more■科學家在南非約翰尼斯堡西北部市郊一個山
Read more■古生物學家在中國東北遼寧省發現了體型大
Read more撰文|黃貞祥 古生物學家在智利發現了一種
Read more■在東非衣索比亞比土的一塊五牙頜骨化石,
Read more■史前人類在貝殼、岩石和洞穴中刻出圖像並
Read more■科學家發現在一個三億年前的魚類化石眼睛
Read more■著名的龐貝古城因為西元79年的維蘇威火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