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的新物質相(一):靜電學的啟示
■物理學家致力於探索物質的相的終極可能性。而近年來的「fracton」是一類嶄新,還不確定如何分類的相。
Read more最新的有趣科學新知,看這裡就對了!
■物理學家致力於探索物質的相的終極可能性。而近年來的「fracton」是一類嶄新,還不確定如何分類的相。
Read more撰寫本文之際,世足賽已進入八強賽。許多眾人看好的隊伍,卻出乎意料地在此之前早已淘汰。其中最令人震驚的,莫過於世足賽史上戰績輝煌的德國隊,竟未能進入十六強。尤其與南韓一役,沒人能料到昔日的冠軍隊伍卻淪為喪家之犬。有趣的是,早在本次世足賽前,已經有多個人工智慧,以不同方法對十六強賽到總冠軍賽的結果做出了預測,其中不乏四個月前曾精準預測奧斯卡獎得主的人工智慧。預測結果僅供參考,但背後的原理與演算法,或可作為往後AI發展的借鏡。
Read more穿衣服是件再稀鬆平常不過的事情,許多人從小就被教導著自己進食、穿衣、上廁所,這不僅是基本的生活能力,也是區分出公私領域,進而形塑個人自我的過程。但對那些受到重度失智症困擾的人來說,這件事情可能會顯得很有難度。失智症會從大腦功能開始影響記憶及思考——進而阻礙人們的社交能力,就算是最簡單的日常瑣事也會讓患者再三感到挫折。
Read more■令人聞聲色變的癌症,對人們生命的威脅無須言明;在臺灣,癌症病患的死亡率也長期居高不下!以肝細胞癌(HCC)來說,長期居於臺灣十大癌症死因之首,且HCC仍無有效的根治方式。現在,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維生素A的衍生化合物,可以防止最常見的HCC復發。
Read more台大電機系 吳奕萱 《電腦與人腦》作者,
Read more■試想一下在2024年的教室中,講台上有位學生正在練習報告,聽起來是否和現在我們練習的方式沒有不同呢?但仔細一看發現,學生手上戴著觸覺虛擬手套 (圖3) ,指導他如何調整肢體語言,旁邊還有螢幕正不斷顯示各種建議,提醒聲音再大聲一點。回到2018的今天,智慧教室不再是科幻電影裡才會出現的情節了,已經有研究團隊成功實作出完善的系統,未來不僅能在教育中實踐,更可以應用於其他需要溝通、回饋的領域中,實現智慧教室的偉大願景。
Read more近年來,人工智慧快速蓬勃發展,結合大數據開創新局,應用層面遍及經濟、工業和娛樂,相較之下,AI在化學產業的應用卻顯得緩慢,但可望出現轉機,因為專家團隊已展開多項合作和研究,決心突破限制以縮短差距,有些研究團隊計畫將深度學習應用在藥物開發中,其中的典型代表為GSK製藥公司和政府實驗室的合作,該公司試圖利用大量化合物的篩選數據來尋找新藥物;除此之外,也有其他研究致力於透過AI找出化學合成路徑。
Read more■地球在宇宙中有藍色行星的美稱,因為地球表面被大範圍的水覆蓋,同時水也是地球生命的重要組成。儘管多年以來人類對水進行大量且深入的研究,液體水仍有許多異常現象尚未被完全理解,例如大家都學過:水在4度C擁有最大密度,但是卻一直無法好好解釋這個眾所週知的現象。由國立交通大學濵口宏夫講座教授領軍,臺灣與日本的合作團隊,觀察到水在低溫下形成奈米尺寸的微冰晶,可能是造成水的最大密度異常現象原因。
Read more■早在本次世足賽之前,已經有多個團隊的人工智慧,依據不同方法對賽事結果做出了各自的預測,從十六強賽事結果到誰獲得最終勝利,都有詳盡的機率預測。其中,有個人工智慧甚至是四個月前曾經精準(號稱94%準確率)預測過上屆奧斯卡獎的。人類的預測失敗,那麼機器的預測有可能成功嗎?這些機器之間,又是誰的預測能力略勝一籌?底下將帶你一覽兩個AI的神秘身世與獨特能力。
Read moreiphone X手機可以透過人臉辨識加密解鎖、Google Lens應用程式可以辨識寵物貓狗的品種、自駕車系統可以識別交通號誌安全行駛,這些具影像判讀的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早已時有所聞。如今,AI將以更加聰穎靈巧的模樣,滲透到我們的居家生活之中——智慧相機。它能擔當保全保母等多重身分,警示「親友以外的陌生人」入侵家中,擷取「有趣的親子互動畫面」、甚至關注「小孩、長者的居家安全」。然而,這顆聰明伶俐的眼珠,是否也將監視著我們的隱私……
Read more當電網變得非常聰明,能夠根據蒐集到的資訊即時應變時,駭客也從中發現了他們的商機。以往電網由人力監控,因為人類會以較宏觀的角度進行診斷,所以異常的訊息往往不會直接反映在決策上。然而當電網由人工智慧所操控時,對資訊的敏感度也隨之提升,只要在不知不覺中夾帶錯誤的訊息,就可以左右他們的決策,進而讓局勢往駭客們的意向發展。那麼如何避免這些智慧電網「聰明反被聰明誤」呢?就要讓他們變得更聰明,懂得分辨誰在欺騙他們。
Read more■機器聽懂使用者的需求,再給予合理的答覆,這聽起來早已是Siri、Alxea這類語音助理能輕鬆做到的事情。只要結合前端的語音處理、後端的機器學習架構(像是Seq2Seq),似乎只要給極大量的資料,讓模型持續接受訓練,機器便有望能越來越像人一樣進行正常溝通。
Read more年初,Google Cloud平台發布了一項驚人的新產品:Cloud AutoML,顧名思義是Google AutoML這項技術的雲端版本。自動化機器學習(Automated Machine Learning, AutoML)是一個研究如何自動化整個機器學習模型開發流程的領域,而Google AutoML正是Google針對該領域提出的解決方案,能運用機器來設計機器學習模型。那麼,除了作為一項商業服務的價值,Cloud AutoML又為何引起囑目呢?原來在Google AutoML初登場的Google I/O 2017大會上,Google執行長Sundar Pichai已經指出,該項目生成的圖像識別模型,已經能與人類設計之模型的匹敵。
Read more■從涂林測試到擬真機器人,從預設嬰兒心智到研究動物行為,擬人論對於科學的影響所在多有。然而我們把動物看成具有心智,以至於如今嘗試打造有智慧的電腦或機器人,會不會只是人們在強迫動物和電腦,進行一場「模仿遊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