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音速飛彈現況(中)
前篇介紹俄國的「高超音速飛彈現況」(上),本篇為讀者介紹中國的「高超音速飛彈現況」。在進入主題前,我們先介紹「桑格爾彈道」與「錢學森彈道」這兩種彈道的重要性及差別性何在?
Read more前篇介紹俄國的「高超音速飛彈現況」(上),本篇為讀者介紹中國的「高超音速飛彈現況」。在進入主題前,我們先介紹「桑格爾彈道」與「錢學森彈道」這兩種彈道的重要性及差別性何在?
Read more就從開打已經超過百日的俄烏戰爭說起,俄國在入侵烏克蘭戰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於2022年3月18日發射「匕首」(Kinzhal)高超音速飛彈;於同年5月28日宣布:再次試射「鋯石」 (Zircon) 高超音速巡航導彈,成功命中了位於約1,000公里外,俄羅斯內海白海水域的海上目標。本文詳細說明目前的高超音速飛彈類型與原理⋯⋯
Read more前文介紹「高超音速飛彈」的種類分為:「彈道飛彈」(ballistic missiles)、「巡弋飛彈」(cruise missiles)、「滑翔飛彈」(glide missiles)。上述三類型高超音速飛彈的推進系統主要分為:「火箭引擎」(rocket engine)與「吸氣式引擎」(air breathing engine)– 前者自帶氧化劑、後者則是靠吸入空氣;兩者均是利用燃料與氧化劑(或加溫加壓後的空氣)進行燃燒、爆炸、噴射,產生向前的推進力(propulsion)⋯⋯
Read more俄國於2022年2月24日發動「特別軍事行動」(Special Military Operation),並在入侵烏克蘭戰事進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於3月18日發射「匕首」(Kinzhal)高超音速飛彈1 擊毀烏克蘭的地面目標,藉以發揮戰場「威懾」(deterrence)作用 – 這是人類首度在戰場上使用「高超音速飛彈」(Hypersonic Missiles)。本文會站在科普的角度為讀者介紹「高超音速飛彈」的種類與科技。
Read more日益精進的科技所研發出來的新型發動機,可讓滿載乘客或貨物的飛機飛上四萬三千英呎的高空,航程飛越半個地球,這可以說是人類工程技術成就的奇蹟。新冠疫情肆虐使得美國關閉國際航線,使得法航從大溪地到巴黎的航線不得不喊卡。大溪地是在法國屬地波利尼西亞,飛往巴黎屬於法國國內航線,但是因為航程太遠必須停靠洛杉磯加油。因為美國不同意國際航班降落加油,法航就不得不另尋出路,答案是採用Boeing 787 夢幻客機直飛 -- 航程15,700公里,耗時16.5小時創下了世界紀錄。為什麼787夢幻客機做得到,主要由於它有兩具巨大超強、又省油的飛機引擎–「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 GE)所發展的新世代引擎 GEnX (GE next generation)。
Read more20 世紀是一個人口爆炸,人造物質氾濫的時代,而造成這樣結果的人造肥料以及塑膠,其背後的製程都有賴催化劑的支持。本講次介紹催化劑在人造肥料以及塑膠製程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Read more2020年四月,東京大學生產技術研究所及橫濱市立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一種有機材料。受力時,晶體的螢光會由綠光轉為橘光。當應力被移除,晶體可以「彈」回原來的形狀,顏色也回復成綠色。結合超彈性(superelasticity)及力致變色兩種特性,科學家將這樣的材料稱之為「超彈性變色晶體(superelastochromic crystal)」。
Read more歐亞大陸的兩端,曾經同時存在著羅馬帝國與漢帝國,而這兩個帝國都有強盛的軍隊。回到西元前210年至西元後220年之間的時空背景,羅馬帝國的疆域包圍了地中海世界,漢朝的帝國則統治歐亞大陸的東端,兩者之間夾著波斯帝國。這樣的地理分佈,即讓後人對於兩帝國交戰的情節充滿想像。成龍主演的電影《天將雄師》便基於歷史學家的推測,虛構了兩帝國短兵相接的故事情節。那麼他們的軍隊真的曾經交手過嗎?若真有交手,勝負又是如何?歷史學家可由這兩支軍隊的裝備、戰鬥力、機動性、戰術及戰略等史料來思考這些問題。
Read more有數學王子之稱的德國數學家高斯,是史上數一數二的偉大數學家,但是很少人知道他也是一位傑出的物理學家。他不僅成功預測榖神星的軌道,做過大地測量跟地磁測量,決定電磁學的單位,在光學研究也頗有造詣,甚至跟架設了第一條電報。本講次介紹高斯在物理學方面,較不為人知的各項成就。
雷達是現代人熟知的科技,其應用全來自二次大戰時期,英美共同研發的關鍵技術。在大戰結束之後,研發雷達技術的物理學家們回到學界,促成促成電波天文學的蓬勃發展,為人類探索宇宙開啟了另一扇窗。
Read more鋰離子電池(下稱鋰電池)的普及為我們實現「無線」生活的需求,同時也帶來了新的焦慮,促使我們追求電量相對更大、充電更快更好的電池技術,這些技術也是電動車能否真正普及的關鍵之一。針對快速充電的相關研究指出,在限制時間的高溫下充電或者是對電池照光都有助於提高電池的充電速度。
Read more協和號曾經標誌著人類在商用超音速飛行領域的夢想成真,然而風光的時間並沒有維持太久,協和號受種種因素退出天空之後,至今民用客機飛行的速度和半世紀前幾無所異。雖然如此,商用超音速飛行仍是航空業無法忘懷的追求,除了數家民間公司仍在研發以外,NASA新世代的實驗性飛機也以此為目標,積極開發相關的技術,這一次不僅要追求更快,而且還要更好。
Read more在光學通訊或光學運算晶片上,光源是最不可或缺的元件,光的產生通常來自雷射 (雷射工作原理我們曾在雷射系列介紹過) 。如同積體電路一般,所有光學晶片上的元件都希望能越小越好,因此「奈米雷射(nanolaser)」便成為這個領域發展的重點目標之一。
Read more雷達是一種視距外動態物體的監控系統,它使用無線電波來確定物體的範圍,角度或速度。光雷達則是利用脈衝雷射測量到目標的距離,並製作目標的 3D 資料。這兩種技術在軍事、航太、氣象、通訊方面,都是目前無可取代的技術。本講次為聽眾簡介雷達與光達的原理及應用。
Read more手機快要沒電的時候是不是會感到一絲焦慮,如果又剛好身邊沒帶行動電源或者找不到插座會不會覺得渾身不對勁呢?現在每個人身上帶的、家裡用的,需要用到電池的聯網裝置數量或許還算少,然而在可預見的未來,無論是交通工具、機台、感測器、消費性電子產品都將使用到IOT技術,其中有很多都是無線連接的所以必須要裝有電池,這麼大量的裝置如果全部都依照我們現有這種用完電拿去充電或者換電池的方式,那麼光是電量的管理,比如什麼時間什麼裝置要拿去充電,充電時家裡的插座夠不夠用等等問題,肯定得讓人大傷腦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