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時期的鳥群:以「隹」、「鳥」為構件的幾個文字(下)
商周時期以「隹」、「鳥」為造字構件的文字相當多,學者經由字形、文獻考證所推測的可能物種包含杜鵑鳥、烏鴉、啄木鳥等,可補充考古發現上的不足,而從「雉」、「隻」、「䍜」、「羅」、「離」等字可知,當時人們除了以箭矢射鳥,也以網捕、徒手抓取、設陷阱等方式捕鳥。古人捕鳥不一定是全然為了食肉,從文字構形,可知也是為了防止鳥害、祭祀或作為賞玩之用。
Read more商周時期以「隹」、「鳥」為造字構件的文字相當多,學者經由字形、文獻考證所推測的可能物種包含杜鵑鳥、烏鴉、啄木鳥等,可補充考古發現上的不足,而從「雉」、「隻」、「䍜」、「羅」、「離」等字可知,當時人們除了以箭矢射鳥,也以網捕、徒手抓取、設陷阱等方式捕鳥。古人捕鳥不一定是全然為了食肉,從文字構形,可知也是為了防止鳥害、祭祀或作為賞玩之用。
Read more「隹」與「鳥」是甲骨文中兩個飛鳥側面形象的字,並不總是容易單從字形上來分辨,有時須借助卜辭內容。「隹」與「鳥」其實是一形之變,兩者在古文字中作為偏旁也常互用,並不如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所云,以尾之長短作為區分。從「隹」、「鳥」所呈現的鳥形如此多樣的情況來看,二字可能並不特定表某種鳥,而是泛指。商周時期先民以此二字為構件所創造的甲骨和金文字相當多,這些文字,如「雥」、「霍」、「集」、「鳴」、「進」等,反映了人群對鳥類的敏銳觀察與辨識力。學者經由字形、文獻考證所推測的可能物種,如燕、天鵝、雀等,也能補充考古發現上的不足。
Read more■亨佛瑞(Humphrey)認為人類智力的演化緣起於面對社交生活的需要,但這個假說始終尚未被證實而存在爭論;如今,在野生喜鵲的身上,研究團隊觀察到認知能力與繁殖優勢(群體大小)之間的連結。
Read more■面對全球暖化的洪流,這些鳥類選擇將產卵的時間提早幾天,生命則得以持續繁衍一百多年。
Read more■大自然的美妙無奇不有。當人類說話時,非
Read more■古生物學家在中國東北遼寧省發現了體型大
Read more撰文|黃貞祥 恐龍可能沒有滅絕,而是飛上
Read more■臺大跨領域研究團隊成功發現隱藏在羽毛底
Read more■ 風力發電機成了攪碎機:大約每年有四萬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