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繽紛生態】嚮蜜鴷和人類的雙向溝通

分享至

■大自然的美妙無奇不有。當人類說話時,非洲的一種稱為嚮蜜鴷的鳥會傾聽和理解,然後帶領獵人去尋找甜美的液體黃金。 

人和黑喉嚮蜜鴷 Credit: Claire Spottiswoode
人和黑喉嚮蜜鴷 Credit: Claire Spottiswoode

撰文|黃貞祥

嚮蜜鴷(honeyguide)是一種奇特的鳥,當發現蜂巢時會發出叫聲,吸引蜜獾或人類跟著牠找到蜂窩,等蜜獾或人類把蜂窩破壞後,再吃剩下來的蜂蜜和蜂蠟。

英國劍橋大學和南非開普敦大學的田野生物學家Claire Spottiswoode等人發現,莫桑比克北部的黑喉嚮蜜鴷(Indicator indicator)知道,當某個人發出特殊的顫音聲音,目的是想找蜜蜂的巢和美味的蜂蜜。聽到該顫音的嚮蜜鴷會引導人類獵人到蜂巢接,而嚮蜜鴷則享用甜美蜂蜜和蜂蠟作為獎勵,這是互惠互利的行為。

馴化動物和人之間的交流是眾所周知的,狗、獵鷹和鸕鶿都被人類用來狩獵或打魚。但是嚮蜜鴷的情況更引人入勝的一點是,這是野生動物和人類之間的溝通交流。嚮蜜鴷並未被馴化,人類也沒有訓練嚮蜜鴷,這種罕見的關係源自人鳥間的共演化。此發現發表在《科學》(Science)。

雖然這是新科學發現,但那樣的人鳥關係其實已很古老的,人和黑喉嚮蜜鴷在非洲合作了上千、甚至上百萬年之久。嚮蜜鴷的工作是從樹梢飛到另一棵樹梢,把人帶往蜂巢,而人則要把蜂巢開膛破肚。這種奇特的夥伴關係,是人鳥能力的良好互補。

嚮蜜鴷擅長尋找蜂巢,可是輕易下嘴的鳥很容易被蜇死。然而人類可以抄傢伙揮舞斧頭,把掛了蜂巢的樹枝弄下,再生火製造煙霧制服蜜蜂,不過人類卻不擅長尋找蜂巢。

從前在坦桑尼亞和肯亞的研究已發現,如果有鳥的幫助,人類更常獲取蜂蜜,但Spottiswoode等人想找出,人鳥之間的交流,是否是雙向的。他們招募了生活在莫桑比克的尼亞薩國家保護區的瑤族民間志願者蜂蜜獵人。瑤族捕魚和務農,但經濟上不富裕,使野生蜂蜜能滿足熱量和以對甜食的慾望。

在嚮蜜鴷的幫助下,找到蜂巢的機會從17%提高到54%。瑤族人發出一種代代相傳的特別叫聲「brrrr-HM」叫喚嚮蜜鴷。在跟隨嚮蜜鴷的過程中,該專用的叫聲不間斷。Spottiswoode等人設計了一系列的實驗現場測試發現,發出「brrrr-HM」叫聲,比起其他聲音,嚮蜜鴷有兩倍機會做引導。而在路程中持續發出「brrrr-HM」叫聲,比起胡亂鬼叫,有三倍的機會找到蜂巢。在發出「brrrr-HM」叫聲的情況下,有66%的機會使喚嚮蜜鴷去引導蜂巢所在處,有81%的追蹤能尋找到蜂巢。

不同地方的部落,可能使用不同的叫聲使喚嚮蜜鴷。美國耶魯大學的人類學家Brian Wood指出,坦桑尼亞狩獵採集用的是一種悠揚的口哨聲,他認為坦桑尼亞的嚮蜜鴷也認得該叫聲。

目前還不清楚嚮蜜鴷如何學會識別人的叫聲,因為黑喉嚮蜜鴷的另一種特別行為是像杜鵑,牠們把蛋產在其他鳥的巢。這意味著小響蜜鴷沒有機會從親生父母身上學習。

科學家要研究這行為的時間所剩不多,因為這傳統可能會失傳,因為更多的非洲人是用錢在購買糖,而不是依靠他們的鳥夥伴,這意味著他們唯一的連接可能被削弱。科學家只能在為時已晚之前,好好瞭解這層奇特的關係。

原學術論文:Claire N. Spottiswoode, Keith S. Begg, Colleen M. Begg. Reciprocal signaling in honeyguide-human mutualism. Science, 2016 DOI: 10.1126/science.aaf4885

參考資料:
1. Elizabeth Pennisi. Unusual bird-human partnership runs even deeper than scientists thought. Science. JULY 21, 2016. DOI: 10.1126/science.aaf5859
2. Sean Greene. Hunter calls. Bird responds. And together they find honey. Los Angeles Times. JULY 21, 2016.
3. Traci Watson. First Proof That Wild Animals Really Can Communicate With Us. National Geographic. JULY 21, 2016.
4.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How humans and wild birds collaborate to get precious resources of honey and wax." ScienceDaily, 21 July 2016.
5. NATALIE ANGIER. African Tribesmen Can Talk Birds Into Helping Them Find Honey. New York Times. JULY 22, 2016.

--
作者:黃貞祥 現任教於國立清華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暨生命科學系,從事鳥類的演化遺傳學、基因體學及演化發育生物學研究。科教中心特約寫手,從事科普文章寫作。

 

加入好友

(Visited 424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