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金屬的初步瞭解:Drude模型

自西元前8000年起,人類開始使用銅鑄造物品。到了西元前3300年,人們進入了青銅時代,開始提煉金屬製作工具和武器,但對金屬的本質並不清楚。1900年,保羅.德魯德 (Paul Drude) 提出Drude模型,假設電子在金屬中隨機運動並受磁場和電場影響,成功預測金屬電阻率隨溫度變化的趨勢,並解釋金屬的導熱性,因此人們有了對金屬最初步的定義:「電子能夠在當中自由移動的材料」。然而,隨著更多在金屬材料中不同物理現象的發現,Drude模型並無法符合所有的實驗結果,因為它並沒有電子的量子現象納入考慮。雖然如此,Drude模型仍提供我們一個理解電子在金屬中運動的基礎。

Read more

電子的高速鐵路: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你知道電子也有高速鐵路嗎?在拓樸絕緣體中,電子雖然不能在絕緣體中移動,但是卻能在這樣的材料表面中,如同在導體上一般移動,正如人們身處在壅擠的月臺上無法移動,但一當搭上月臺兩側的高鐵時,便能高速的行進。這便是著名的物理效應——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Read more

【物理史中的四月】1914 年 4 月:法蘭克(James Franck)研究原子和電子的碰撞

1882 年,法蘭克(James Franck)出生在德國漢堡,是幾世紀前從葡萄牙移民的猶太後裔。他在 1906 年獲得柏林大學的博士學位,之後就一直留在柏林大學直到 1918 年為止。1914 年,法蘭克在那裡做出最著名的電子撞擊汞原子的散射研究;他和赫茲(Gustav Hertz)合寫的論文讓他們在物理史冊上留名。他對物理研究的貢獻;他對道德議題不計個人安危所採取的立場;以及他在科學和政治十字路口所抱持的態度──這些全部加總起來讓他成為極少數廣被敬重的科學家之一,他真的是一位全方位的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