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世界的高速攝影機:超快雷射
提到飛秒雷射,許多人會聯想到眼科手術,因為其精確性與安全性,讓無數人重獲清晰視力,然而,飛秒雷射只是「超快雷射」的一部分,背後還有更多的科學應用。超快雷射涵蓋從奈秒(10-9秒)到阿秒(10-18秒)的時間尺度,讓科學家能夠捕捉電子在原子間的運動,就像高速攝影機捕捉運動賽場上的瞬間動態,這項技術使科學家能夠「看見」電子在量子世界中的運動,以至於能揭開更多的物理機制。超快雷射正「超快地」改變我們對世界的認識,一起來認識什麼是超快雷射吧!
Read more提到飛秒雷射,許多人會聯想到眼科手術,因為其精確性與安全性,讓無數人重獲清晰視力,然而,飛秒雷射只是「超快雷射」的一部分,背後還有更多的科學應用。超快雷射涵蓋從奈秒(10-9秒)到阿秒(10-18秒)的時間尺度,讓科學家能夠捕捉電子在原子間的運動,就像高速攝影機捕捉運動賽場上的瞬間動態,這項技術使科學家能夠「看見」電子在量子世界中的運動,以至於能揭開更多的物理機制。超快雷射正「超快地」改變我們對世界的認識,一起來認識什麼是超快雷射吧!
Read more自西元前8000年起,人類開始使用銅鑄造物品。到了西元前3300年,人們進入了青銅時代,開始提煉金屬製作工具和武器,但對金屬的本質並不清楚。1900年,保羅.德魯德 (Paul Drude) 提出Drude模型,假設電子在金屬中隨機運動並受磁場和電場影響,成功預測金屬電阻率隨溫度變化的趨勢,並解釋金屬的導熱性,因此人們有了對金屬最初步的定義:「電子能夠在當中自由移動的材料」。然而,隨著更多在金屬材料中不同物理現象的發現,Drude模型並無法符合所有的實驗結果,因為它並沒有電子的量子現象納入考慮。雖然如此,Drude模型仍提供我們一個理解電子在金屬中運動的基礎。
Read more你知道電子也有高速鐵路嗎?在拓樸絕緣體中,電子雖然不能在絕緣體中移動,但是卻能在這樣的材料表面中,如同在導體上一般移動,正如人們身處在壅擠的月臺上無法移動,但一當搭上月臺兩側的高鐵時,便能高速的行進。這便是著名的物理效應——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Read more1882 年,法蘭克(James Franck)出生在德國漢堡,是幾世紀前從葡萄牙移民的猶太後裔。他在 1906 年獲得柏林大學的博士學位,之後就一直留在柏林大學直到 1918 年為止。1914 年,法蘭克在那裡做出最著名的電子撞擊汞原子的散射研究;他和赫茲(Gustav Hertz)合寫的論文讓他們在物理史冊上留名。他對物理研究的貢獻;他對道德議題不計個人安危所採取的立場;以及他在科學和政治十字路口所抱持的態度──這些全部加總起來讓他成為極少數廣被敬重的科學家之一,他真的是一位全方位的人。
Read more■LHC的LHCb實驗新發現一個帶有三個夸克的粒子。特別的是三個夸克中,有兩個是相對較重的魅夸克。
Read more撰文|蕭維翰 在前一篇筆者討論了整數的量
Read more■位於CERN的ALPHA實驗仔細測量了
Read more■電子的壽命到底有多久?根據最新的實驗結
Read more■未來的防盜防偽系統可能倚賴這張又薄又透
Read more■利用光子運算就需要屬於光的儲存媒介,光
Read more■在光學通訊中開發新波長就等於開發新的通
Read more■來自史丹佛大學的Jelena Vučk
Read more■理論物理學家研究出一種用光來製造物質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