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奈米車大賽
世界上最「小」型的賽車,4月28、29日在法國土魯斯正式開跑,包含日本、法國、德國、美國、瑞士和奧地利,共有6個國家組隊參賽,世界著名的汽車大廠也紛紛支援,例如法國的雪鐵龍、德國的福斯汽車和日本的豐田汽車。
Read more■隨著科技的進步,電子裝置日漸縮小,功能卻能增加,這全都有賴半導體產業中的摩爾定律。然而,在傳統半導體架構中,尺寸上的縮小有物理上的極限,眼看摩爾定律的末日就要到了!因應這個問題,許多半導體研究機構致力研發新的科技,搭配上二維材料,部份地解決了縮小半導體尺度時會面臨的困難。然而這些材料和長久使用的半導體科技並不相容,無法真正投入應用。近日,科學家提出一種新穎的半導體製程,能夠製造原子級厚度的二維半導體。這個技術有望併入以矽為基礎、廣為使用的製程。
Read more■2017年二月二十二號,美國太空總署(NASA)宣布天文界重大發現,在離地球不到40光年處,找到7顆類地球行星環繞1顆名為「TRAPPIST-1」矮恆星運行,這是迄今在太陽系外找到生命的最大契機。從古人的宇宙幻想神話故事到現今高科技望遠鏡、火箭,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是從何開始?又是如何從渺小的好奇心萌芽為現今遠大的科學移民計畫?
Read more■Intel的創辦人Gordon Moore在1965年神預測:「積體電路晶片上的電路數目,每隔18個月就會增加一倍。」積體光路是否會有相同的趨勢呢?
Read more■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我們熱總是從高溫流向低溫,因此在高溫環境中水不可能變成冰。科學家仔細檢驗熱輻射特性,透過奈米科技,設計出了具有特殊輻射頻譜的材料,使物品能在大太陽下仍能持續降溫。
Read more在本系列(上),我們簡單介紹電磁波遇到材料的行為,(下)將要進入正題:金屬。我們在(上)提到金屬對不同波長電磁波具備不同特性。其最根本的原因是每個材料的 n+ iκ 會隨波長變化,它並不是個定值,隨波長變化的折射率正是世界如此多彩的原因。
Read more■非金屬材料的外觀形形色色,各有不同;但金屬除了銅和金外看起來都差不多:亮面、反射不透光、可以導電。這是為什麼?X 光或無線電波看到的金屬也這樣嗎?
Read more■我們在系列一介紹了雷射光的特質:強度大、波長單一且具同調性;系列二解釋共振腔及增益物質的交互作用;系列三要來談談增益物質原理及激發來源。「增益物質」英文為 gain material,雷射術語中 gain 即為放大。增益物質將光放大的原理為受激輻射(Stimulated Emission),與受激輻射對應的為自發輻射(Spontaneous emission)。兩者分別為雷射與發光二極體 (LED) 的工作原理,兩者的目的都是發光,但性質與過程卻大相逕庭,因此在解釋增益物質原理前必須先了解二者差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