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學家】開啟植物生物技術革命的農桿菌女王──瑪麗-戴爾‧奇爾頓

瑪麗-戴爾‧奇爾頓從1955年想要製作更好的天文望遠鏡的高中生、到1970年代為了找出農桿菌是否真的會把自己的 DNA 放進植物的學者,奇爾頓一直都是讓自己的心帶領著自己往前走。
雖然尚未獲得諾貝爾獎,但是奇爾頓的發現對全人類的影響非常重要且深遠。對於近年來基改作物的種種爭議,她認為許多其實是針對著個別生物科技公司而來,同時她也指出,基改生物技術的潛力尚未被完全發揮,應該可以有比抗病蟲害、抗殺草劑更好的應用,來造福全人類。

Read more

【女科學家】舞動於代數之美的數學家──埃米·諾特

埃米·諾特 (Emmy Noether, 1882-1935)一生的成就在兩個方面:抽象代數和理論物理學。
她研究抽象代數,如微分不變量理論及伽羅瓦理論,將不同領域中類似的數學現象抽取出來抽象化及公理化,然後統一的用代數來描述。理論物理學的研究上,她推導出了諾特定理。根據她的定理,物理學家知道了有對稱性的公式具有守恆的性質。諾特再進一步推導成一個通用的數學定理:在一個物理系統內,任何一種數學上的連續對稱性,都必定對應到一種物理上的守恆定律。諾特定理的普遍性讓它在古典物理學內威力無窮,甚至有人認為可以跟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相媲美。

Read more

【女科學家】醣類代謝的巨人──格蒂‧柯里

格蒂生於1896年的布拉格,她的名字 Gerty 是從一艘奧地利的戰艦來的,但常被誤會成是小名。她的父親是化學家,同時也經營甜菜糖的精製工廠,家境不錯,所以她十歲以前就可以在家上學,十歲以後就被送到「新娘學校」(Finishing School)去繼續受教育。當時的女孩子幾乎都是送到「新娘學校」去,在那裡她們學習禮儀與其他簡單的課程,讓她們可以與未來的丈夫講得上話。也因此,雖然歐洲的大學並不禁止女性報考,但由於新娘學校不教拉丁文、數學、物理與化學這些大學入學考試的考科,所以女性是無法上大學的。

Read more

【女科學家】反轉愛滋:法蘭索娃絲·巴爾-西諾西的長征

■許多科學人都尊大自然為啟蒙恩師,法蘭索娃絲·巴爾-西諾西(Françoise Barré-Sinoussi)亦不例外。雖然出生於繁華的巴黎,年少時的法蘭索娃絲卻總是徘徊於法國中部奧弗涅的鄉間,可以近乎癡狂的緊盯一隻小小的昆蟲數個小時之久。回憶起這段往事,她認定自己的科學路並非偶然。待到數年後,場景移至課堂中,她的數理科成績也遠勝語言、哲學等科目;她對科學的熱情,絲毫未加掩飾。

Read more

【女科學家】呦呦鹿鳴,食野之蒿──青蒿素發現者屠呦呦

每年的下半年,就是開始關注今年的諾貝爾獎獎落誰家的時間到了;而就在2015年10月5日,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屠呦呦、威廉·C·坎貝爾、大村智「三人發展出針對一些最具毀滅性的寄生蟲疾病具有革命性作用的療法」,共同被授予該年度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其中屠呦呦因為在研製青蒿素等抗瘧藥方面的卓越貢獻,獨享其中一半獎金;另兩人各分別獲得四分之一獎金。

Read more

【女科學家】無酬研究,摘下諾貝爾物理桂冠──瑪麗亞‧梅爾

從1930年博士班畢業開始,瑪麗亞‧梅爾有30年的時間,受到無教授職或是無給薪的待遇。直到,1960年,她才和先生一同獲聘為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物理系的有薪正教授。30年的光陰,支撐她的僅有對於學術研究的熱情,對她來說,不管是薪水或是外界的掌聲都如浮雲,唯一的報酬就是創發的喜悅。

Read more

【女科學家】玉米田中的修行者──芭芭拉‧麥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

現在的分子生物學教科書中,不提到芭芭拉‧麥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從玉米中發現了轉位因子(transposon),就不能說是一本完整的教科書。她的發現,顛覆了全世界對遺傳物質的想像:原來我們的基因並不是都乖乖地排在染色體上一動也不動!由於這個發現真的太令人不可置信了,使得她的發現被埋沒了將近三十年,直到越來越多來自其他生物(噬菌體、細菌)的證據支持她的發現以後,終於獲得學界的認可,並在1983年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