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專訪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推廣計畫參與者——邱顯泰主任、高曼婷老師(上)

面對人工智慧浪潮的勢不可擋,教育部107年就嗅到先機,著手推動「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推廣計畫」,邀請有志的大學教授、領域專家、中小學老師一同編撰教材與教案範例,並鼓勵中小學老師跨域合作組成團隊,開授人工智慧課程,達成人才培育的目標。本文邀請到參與計畫的新北市樟樹實中邱顯泰主任與高曼婷老師,來談談如何將人工智慧融入特別講求實作的技職體系學校課程,並介紹他們如何設計課程,輔導學生取得證照,培育高科技人才,並在國際競賽上大放異彩。

Read more

AI天使投資,找出下一個成功的新創公司

隨著行動科技的發展,也使得當今新創企業的發展有了劇烈的變化,新創公司可以更容易地透過行動平臺測試最新的點子。但究竟什麼樣的新創企業能夠成功進入市場,走向成功發展的路呢?這個問題不只是新創公司本身的挑戰,對於投資人而言,也是一個充滿風險的抉擇。

Read more

科技巨頭聯合打造AI規範,是自律還是規避?

2023年7月,AI產業的四大巨頭:OpenAI、Anthropic、微軟、google聯手組成「前沿模型論壇」,研討對於前沿模型的管控方式,確保前沿模型能以安全且負責的方式發展。然而,這也引起不少專家學者的不安與質疑,認為巨頭公司的這些動作,是為了取得政府與民眾的信任,相信他們能夠以自律取代管制。當本次論壇討論出的四大目標公開,又再度引起了討論,因為裡頭的前三項目標都沒有具體、清楚的說明實際執行的細節,讓人不免擔憂他們的終極目標是否真的是「球員兼裁判」。該論壇究竟是AI巨頭履行社會責任還是一場陰謀、政策擬定者又該如何面對,這些都是未來值得好好觀察的重點。

Read more

【AI的多重宇宙】UNIVERSE-05 女科學家的AI跨域之旅:談AI跨界合作、創新與溝通力

有人稱2023年是人工智慧科技的前寒武紀元年,因為該領域的蓬勃發展,如同生命大爆發當時的盛況。正因如此,如何將人工智慧應用到不同領域、和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合作,變成當今重要的課題。本場講座邀請的兩位女科學家,都在各個AI跨領域研究上持續努力著。將運動科學與人工智慧結合的胡敏君教授,不僅開發出許多輔助運動員訓練的系統,也協助國家隊選手們進行戰術分析。投身於臺灣人工智慧教育推廣的陳宜欣教授則與教育部聯手推動人工智慧教育計畫,期望將人工智慧推廣到各行業,也透過繪製課程地圖,讓學生一步步從認識、理解理論到實際應用。期望透過本場跨域之旅,讓臺灣的AI應用走向更創新、更多元的未來。

Read more

面對AI詐騙,需要更聰明的防範措施

人工智慧科技的發展為各行各業帶來嶄新的視野,當然,對於某些「特殊產業」也是如此。隨著生成式AI—ChatGPT橫空出世,詐騙手法也更朝迭代,花樣百出。可怕的是,新一代的詐騙手法不再像過往,為了降低成本所以千篇一律,且漏洞百出,而是可以為每個潛在受害者「量身打造」陷阱。此外,現在人越來越依賴網路評論,因此不少商家也出資聘僱「網軍」洗好評。過去這些網軍所洗的評論可以容易地被偵查並清除,但AI技術的發展讓這些評論越來越「人性化」,如何偵查與製造這些虛假評論成為兩方立場的重要博弈。

Read more

教機器讀空氣——指出違反社會規範的人

人類社會中,有著許許多多大家心照不宣的規範,一個人一旦表現得不合社會常識,就會被旁人翻白眼或是被罵一聲「白目」。有些嚴重的規範則具有法律明文規定,而且全世界適用(例如殺人罪),但有些規範卻又是僅在特定情境下適用,例如一般我們認為不得在路上裸體,但國外卻有專門提供裸體日光浴的「天體海灘」。像這樣在人類社會中大大小小的規範,到底要怎麼讓機器學會呢?

Read more

【人物專訪】專訪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推廣計畫參與者——黃善華校長、李孟雪主任(下)

面對人工智慧浪潮的勢不可擋,教育部107年就嗅到先機,著手推動「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推廣計畫」,邀請有志的大學教授、領域專家、中小學老師一同編撰教材與教案範例,並鼓勵中小學老師跨域合作組成團隊,開授人工智慧課程,達成人才培育的目標。本文邀請到參與計畫,且將「人工智慧」教育融合入校內行之有年的食農教育課程的苗栗中山高中掌舵人——黃善華校長與他的重要左右手——李孟雪主任,來談談他們如何將人工智慧教育結合本校既有的特色課程,打造行動學習新模式。

Read more

【人物專訪】專訪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推廣計畫參與者——黃善華校長、李孟雪主任(上)

面對人工智慧浪潮的勢不可擋,教育部107年就嗅到先機,著手推動「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推廣計畫」,邀請有志的大學教授、領域專家、中小學老師一同編撰教材與教案範例,並鼓勵中小學老師跨域合作組成團隊,開授人工智慧課程,達成人才培育的目標。本文邀請到參與計畫,且將「人工智慧」教育融合入校內行之有年的食農教育課程的苗栗中山高中掌舵人——黃善華校長與他的重要左右手——李孟雪主任,來談談他們如何將人工智慧教育結合本校既有的特色課程,打造行動學習新模式。

Read more

【人物專訪】專訪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推廣計畫參與教師——林信廷老師(下)

面對人工智慧浪潮的勢不可擋,教育部107年就嗅到先機,著手推動「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推廣計畫」,邀請有志的大學教授、領域專家、中小學老師一同編撰教材與教案範例,並鼓勵中小學老師跨域合作組成團隊,開授人工智慧課程,達成人才培育的目標。本文邀請到參與計畫,在教學現場實地帶領學生認識AI領域的引路人——臺南市和順國中林信廷老師,來談談在計畫在校園中實際執行的情況,以及執行過程中遭遇的問題和解決方式。

Read more

選戰中可能的AI濫用

現在AI技術日漸發達,不僅可以模仿出某個人的聲音編造謠言,還可以非常簡單且快速地產生各種情境模擬圖、廣告,甚至還可以藉由追蹤網路足跡,為每個選民量身打造「為你而生」的專屬競選廣告。這些廣告不僅以假亂真,更可怕的是招招刺中你心,不想被影響都很難。為了防止未來的選戰陷入全面的人工智慧應用戰爭,許多人已經開始在討論選中的AI應用是否應該受到管制。有些專家甚至擔心,現在才開始討論管制,已經有些遲了!

Read more

比心理測驗還準?從面試影片「算」出一個人的性格

相信大家都有過面試的經驗,面試時總是要東挪西挪時間才有辦法勞資雙方對上,相當耗費時間與精力。不過這個問題已經可以透過人工智慧來解決囉!目前已經有非常多企業改採用請面試者上傳錄製的影片,再利用自動化的視訊面試系統進行篩選。但這樣的方式也不免會讓人產生疑慮,懷疑AI系統的評斷是否準確與公平。本文將會詳細說明自動化面試系統是從哪些方面蒐集資料,並進行數據的判讀。總歸來說,雖然人工智慧已經具有協助面試的能力,但依然面臨著諸多挑戰,在勞資雙方的信任度都遠不及人力資源部現行的心理學量測工具,有待我們持續精進。

Read more

【人物專訪】專訪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推廣計畫參與教師——林信廷老師(上)

面對人工智慧浪潮的勢不可擋,教育部107年就嗅到先機,著手推動「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推廣計畫」,邀請有志的大學教授、領域專家、中小學老師一同編撰教材與教案範例,並鼓勵中小學老師跨域合作組成團隊,開授人工智慧課程,達成人才培育的目標。本文邀請到參與計畫,在教學現場實地帶領學生認識AI領域的引路人——臺南市和順國中林信廷老師,來談談在計畫在校園中實際執行的情況,以及執行過程中遭遇的問題和解決方式。

Read more

【人物專訪】專訪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推廣計畫主持人——李建樹教授(下)

面對人工智慧浪潮的勢不可擋,教育部107年就嗅到先機,著手推動「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推廣計畫」,邀請有志的大學教授、領域專家、中小學老師一同編撰教材與教案範例,並鼓勵中小學老師跨域合作組成團隊,開授人工智慧課程,達成人才培育的目標。本文邀請到計畫主持人李建樹教授,來談談人才培育計畫的推動初衷與執行的情況。

Read more

【人物專訪】專訪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推廣計畫主持人——李建樹教授(上)

面對人工智慧浪潮的勢不可擋,教育部107年就嗅到先機,著手推動「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推廣計畫」,邀請有志的大學教授、領域專家、中小學老師一同編撰教材與教案範例,並鼓勵中小學老師跨域合作組成團隊,開授人工智慧課程,達成人才培育的目標。本文邀請到計畫主持人李建樹教授,來談談人才培育計畫的推動初衷與執行的情況。

Read more

談戀愛好困難!用AI預測曖昧關係能否發展下一步

元朝雜劇《西廂記》中寫道:「花落水流紅,閒愁萬種,無語怨東風」;明朝傳奇《牡丹亭》中有這麼一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清朝小說《紅樓夢》中,林黛玉在憂傷下吟誦〈葬花吟〉:「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自古以來,有多少痴男怨女,為愛成癡、因情所困。在科技進步的今日,我們是否有辦法透過AI的大數據分析,幫助我們解決「戀愛難題」呢?科學家Easrwick的研究團隊利用隨機森林 (random forest) 這種機器學習方法,調查究竟有哪些因素會影響人與人發展戀情的意願,並成功歸納出12項「個體差異」因素與22項「特定目標」因素。雖然這並不能完全解開「戀愛」這個千古難題,但它能夠幫助我們瞭解人類社會聯繫是如何演化而來,還有人類祖先是如何生存下來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