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宇宙小故事】38 迷思、迷思、迷思

愛氏在瑞士讀大學時,雖然的確修過閔氏的數學課,但是出席率不高,而閔氏對這個學生也沒什麼好印象,這都是有史可考的事實。
總之就科學史而言,這對師生最重要的關聯,就是閔氏曾用嚴謹的四維幾何語言,重寫狹義相對論的物理內容,而愛氏後來領悟到這種數學語言的重要性,才得以將狹義相對論推廣為廣義相對論。

Read more

【大宇宙小故事】37 兩雙慧眼

在他的傳世之作《電學與磁學》序言中,馬克士威將這個觀點解釋得更清楚:「我越是研究法拉第,越覺得他也是用數學方法來解釋自然現象,只不過他並未使用傳統的數學符號。我還發現他的方法能改寫成普通的數學形式,以便和正統數學家的公式相互比較。」

Read more

【大宇宙小故事】36 電學牛頓 

西方有不少關於機會的諺語,最有名的當數「機會青睞有所準備的人」。這句話正是安培的寫照,公元1820年九月,當他獲悉「奧斯特實驗」之後,立刻認出那就是自己等了大半生的機會!
安培放下手邊的工作,全心投入這方面的研究。不久之後,他就有了自己的獨到心得,以及更上一層樓的實質成果。

Read more

【大宇宙小故事】34 君子之爭

伽伐尼還特別發明了「動物電」這個名詞,並強調這種電普遍存在於動物體內,死活不論。換言之,即使動物死了,其中的動物電也不會立刻消失,這代表他認為這種電並非僅存在於某些魚類體內──伽伐尼當然知道關於電鰩與電鰻的研究,但在他看來,電魚和青蛙的差別僅在於能否隨意放電。

Read more

【大宇宙小故事】33 科學怪魚

卡文迪西是個特立獨行的人物,他將萬貫家財視如糞土,唯一的興趣就是從事科學實驗。他一生雖然完成許多重要的實驗,可是正式發表的論文少之又少,導致他在電學上的重要發現後來都冠上別人的名字。其中最有名的當數「庫侖定律」(領先庫侖至少十年)與「歐姆定律」(早於歐姆46年)。

Read more

【大宇宙小故事】32 統一與獨立──富蘭克林的故事

富蘭克林是一位標準的理性主義者,無論在政治上或科學上,他對「統一還是獨立」都沒有既定的成見。在政治上,他總是不忘審時度勢;在科學上,則是一律以實驗證據為依歸。
然而現在我們都知道,對於「電與磁有沒有親屬關係」這個問題,富蘭克林做了錯誤的判斷,導致他和另一個偉大的統一功業擦身而過。

Read more

【大宇宙小故事】31 光學終結者

「變動的磁場生電場;變動的電場生磁場。」馬克士威當年正是根據這個(數學)結果,大膽預測電磁波的存在。如果我們把電場和磁場比喻為左腳和右腳,電磁波的傳遞就很像人類走路的分解動作:左腳邁一步,右腳邁一步,左腳邁一步,右腳邁一步……

Read more

【大宇宙小故事】30 尼羅河畔的科學家

就政治而言,當時的伊斯蘭世界頗為類似中國的戰國時代。但是在文化上,由於宗教和語文的統一,各國的交通往來仍舊十分密切。海什木雖然遠在伊朗,但由於他很早就在科學上揚名立萬,因此當他聲稱自己有本事整治尼羅河,這個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埃及。

Read more

【大宇宙小故事】29 勾除昨日與明朝

這個有如沙上城堡的「2820年週期」不脛而走,導致一則以訛傳訛的迷思,認為開儼是先用「精密儀器」測出一年的日數是365.24219858156日,然後再根據這個結果,訂出「2820年683閏」的規則。這是標準的倒因為果,大家不妨算算683/2820等於多少。
再強調一次,在開儼那個年代,除非有外星人協助,人類絕對不可能把「平均太陽年」測到小數點後十一位數(事實上,目前仍舊如此)。

Read more

【大宇宙小故事】28 麥加的方位

在比魯尼之前,想要測量地球周長,唯有使用「埃氏法」一途。這個方法有個大缺點,就是要在兩個相隔甚遠的地點,同時測量太陽的仰角。比魯尼則發明了一個取代埃氏法的妙招,讓測量人員不必辛辛苦苦越過沙漠,只要爬上一座高山即可。

Read more

【大宇宙小故事】26 花拉子模與花拉子米

「智慧宮」的前身是國家圖書館,藏書自然十分豐富,不但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經典名著,而且都有阿拉伯文譯本。在這種得天獨厚的機緣下,花拉子米得以同時接觸兩種風格迥異的數學文化──偏重邏輯與幾何的希臘數學,以及偏重計算與符號的印度數學。

Read more

【大宇宙小故事】25 從自然數到超複數

如果你想再接再厲,將八元數擴充為十六元數,那麼根據上述的「犧牲規律」,你得先找出還有什麼能犧牲的。可是不論你多麼努力,恐怕都是徒勞無功。這就代表八元數的犧牲已經到了盡頭,所以它就是最高維的超複數。這是個很重要的數學定理,它有個可愛的暱稱「1,2,4,8定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