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用同一種摻雜物能產生n型及p型的半導體嗎?
■半導體的摻雜(doping)因材料而異,一般來說要形成 n 型或 p 型需要不同的摻雜物(dopant),但氮化鎵(GaN)卻能用同一種摻雜物達成。
Read more■半導體的摻雜(doping)因材料而異,一般來說要形成 n 型或 p 型需要不同的摻雜物(dopant),但氮化鎵(GaN)卻能用同一種摻雜物達成。
Read more■科學家再次突破了人類對二維材料的掌控力,做出 1.81eV 到 1.42eV 之間的二維二硫化鉬(MoS2)。他們以具半導體的 2H 結構作為基底,在 2H 結構上製作做出具有週期性的奈米 1T 結構,這些沒有能隙的 1T 結構規律的散佈在 2H 基底上就像一個個位能井(Quantum well)。藉由控制 1T 在 2H 中的分布及大小,便可以做出能隙在 1.81eV 到 1.42eV 之間的二維二硫化鉬。
Read more■運動員在場上奮戰,免不了身體衝撞,如果在受傷當下直接蒐集撞擊力道的數據,是否能讓醫療人員有更多資訊給予協助呢?
Read more■人類如果真的在2050年完全擺脫石化燃料會是什麼光景呢?在本系列(上)曾提及,此項研究針對的139個國家(幾乎包含全世界所有的能源使用)在2012年的能源需求為12兆瓦(12TW),依照當今能源供應的比例,到2050年能源需求會成長至20兆瓦(20TW)。
Read more■來自美國史丹佛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德國柏林工業大學以及丹麥奧胡斯大學的研究團隊日前在 Joule 期刊發表一篇論文,預測若是2050年全人類能100%使用替代能源,會是什麼樣的光景。
Read more■歐美近幾年開始補助一般民眾在自家屋頂裝設太陽能板,但裝了太陽能板的屋頂實在不甚美觀,難道太陽能板一定要深藍色嗎?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研發出一款綠色的太陽能板,其發電效率相比於一般深藍色的太陽能板只少了10%。
Read more■通訊和情報一直是商業和國防最重要的一環,而加密是其中的核心。二十世紀末以來, RSA加密法憑藉著古典電腦難以企及的複雜度變得日趨流行,安全性高。但對於特定的計算工作,量子電腦的計算力遠遠超越古典電腦,這是否會對你我日常都在使用的RSA加密造成威脅呢?回答問題前,先讓我們看看RSA和量子電腦背後分別有些什麼。
Read more■密碼學是門重要的學科,在每個人生活中都佔有一席之地。不只在登入帳號密碼,幾乎在網路上的一舉一動,我們都無意識地進行了加密和解密。在通訊之外,防偽也是加密的重要應用之一,除了密碼外,最典型的例子是鈔票和證件的防偽圖騰。在電子裝置中,生物識別越來越熱門。相較之下,非生物產品因為變化大和容易被分析等因素,尚未出現廣泛使用的防偽標準。因此,英國物理學家提出「量子識別」的概念,並證明其可行性。
Read more■英國的一個研究團隊發表了用 GPS 來研究足球員運動傷害的報告。研究結果發現,足球員最容易受傷的時候是急速加速的時候。
Read more物理學家費曼說:「 假如人類所有的知識,都在一場大災難中毀於一旦,只有一句話能傳達給後代子孫,哪句話可以用最少的字但包含最大量的訊息呢?」費曼認為那是原子假說。原子說不僅是化學的基礎,也開啟人類探討自然的一扇門。如同原子組成所有物質,化學也幾乎構成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本講一一從食物、衣服、環境等方面來探討化學的過去與未來。
Read more■在半導體的世界裡,矽是大家最耳熟能詳。所有課程也都從矽入門,但我們還是會不時聽到三五族化合物(或二六族),究竟三五族化合物跟矽有什麼不同呢?
Read more大約是2009-2010年開始,智慧型手機開始利用內建的傳感器(加速度計、陀螺儀)來記錄我們每天的運動量。最近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篇研究,利用大數據來進行運動與健康相關的研究。研究團隊向Azumio公司取得了71萬7,527個不具名使用者所累積的六千八百萬天的資料來進行分析。當研究團隊把族群每日平均步數與族群活動量級距和不同族群的肥胖程度進行分析後發現:真正與肥胖程度相關的,不是每日平均步數,而是活動量級距。活動量級距越大,該族群肥胖的程度越嚴重。
Read more■美國中佛羅里達大學研發出可以涵蓋整個可見光波段顏色的單一像素,未來的顯示器或許不再需要使用三原色混出其他顏色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