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龍」字與龍的起源(下)

商代晚期的「龍」字其實很可能源自於蟒,從《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有關豢龍氏、御龍氏的記載表明龍作為一種上古時期中國華北一帶確實存在的動物之可能。氣候環境變遷與人類活動導致蟒在華北變得罕見甚至失,同時使得由蟒而形塑的龍逐漸成為人們代代相傳、想像的神物。本文也指出商代晚期的龍僅能上溯至一、兩百年前的中商時期,而非新石器時代。商代的龍與二里頭時代原龍紋的關係仍是個待解的謎。

Read more

甲骨文的「龍」字與龍的起源(上)

龍在今日仍常被認為是華人社會裡共同的歷史文化認同象徵,但其本質、原始形象、後期演變過程迄今仍得不到普遍性解釋。本文綜合考古學、甲骨學和文字學研究,從商代晚期文字談龍。「龍」字所實際描繪的應是一條爬蟲動物,若再從古音來探討,龍與蟒其實非常接近。學者研究主張商代的龍是一種能夠通天的神物,也是巫覡溝通天地的助手,且與水有關,可能也是社會階級的標識。從卜辭可知商代的龍是能夠帶來災禍與降雨的神祇,也用於表地名、先祖妣稱謂和最常見的方國名。

Read more

甲骨文的「帝」字與商代的「上帝」(下)

商代晚期甲骨文的「帝」字造字創意迄今沒有定論,過去有多種說法,莫衷一是,但由於甲骨文「亞」字的多種異體變化與「帝」字情況相似,其造字創意或可由「亞」的文化意涵——商人內心世界裡中央與東、西、南、北四方組成之五方觀來探討。藉由造字創意相關的「方」、「韋」、「衛」、「巫」字分析,「帝」字可能是由表上天的「上」、表四方的「工」和作為中介,能夠連結上天與四方土地的「木」所組成的會意字,惟「帝」字的造字創意仍是個有待解決的問題。

Read more

甲骨文的「帝」字與商代的「上帝」(上)

商代晚期甲骨文的「帝」字異體字相當多,在卜辭裡也可見到與「上」字連用,稱「上帝」,多表一位地位極高,又稱「上帝」的神祇,祂擁有類似於人間,稱之為「帝宗」的朝廷,麾下則有各種神祇僚屬,其權能主要在主宰天氣、支配年成、左右城邑安危、保佑戰事勝利、降禍福和左右商王安危等方面。「帝」字的造字創意迄今沒有定論,過去有花蒂、用於燎祭的薪柴、天文觀測北極天中等說。

Read more

古漢字中的「象」與「為」字以及古代中國環境變遷下的大象

從 2021 年中國雲南西雙版納野象北遷事件談起,講述中國古代的大象、與象有關的商周時期考古文物、甲骨文的「象」與「為」字、中國大象在歷史時期逐漸退居西南一隅的原因,同時介紹近年有關中國史前與歷史時代早期漫遊於北方的大象可能不是亞洲象,而是古菱齒象的新論點⋯⋯

Read more

解密甲骨文:發現、性質與文字特點

甲骨文是時任國子監祭酒的王懿榮在1899年意外發現的,並在二十世紀初為眾人所知。商王室貴族利用無形的神鬼來強化其王權統治性,舉凡國家大小事,在進行前都要預先向上天進行卜問,以獲得正確的行動指示。商人將占卜之事與驗證結果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即今日所見甲骨文,帶字甲骨即商代王室貴族用於占卜和記事的文書。今日的漢字正是由甲骨文一路演變而來,字形構造主要由「構形元素」和「字綴」兩部分組成,並可用六書標準進行簡單的分類。甲骨文構形是根據所欲表達的意義建構而來,可分為「表形」和「構形」模式,並具有一字多體的特點。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