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科研】結合化石紀錄與生態演化分析以探索偽瓢蟲科多樣性演化動態之謎

化石紀錄作為過去生物的實體證據,豐富了我們對於演化歷程的視野,也是探討類群演化不可或缺的一角。偽瓢蟲是一個多樣性適中的中小型甲蟲類別,部分種類外觀近似瓢蟲,故稱為偽瓢蟲或擬瓢蟲。在本研究中,我與波蘭科學院的世界偽瓢蟲專家Wioletta Tomaszewska合作,統整已知偽瓢蟲化石紀錄,透過生物多樣性分析與多樣化速率估算,探索偽瓢蟲科中生代-新生代之多樣性演化動態,與其背後的生態演化意義。

Read more

【鯨非昔比】保育「古」生物學 – 到底是要保育什麼?

■相信許多人對於「保育生物學(conservation biology)」都不陌生,就算是沒有生物學相關背景的人也大概都有些基本的概念,知道保育生物學的一些大目標 – 像是避免物種快速滅絕、生活棲地大量消失及維持其整個生態系的功能等等。
但聽過保育「古」生物學(conservation paleobiology)的人,可能就相對的少了許多,而光是聽到這名詞的時候,也大概都會抓抓頭、皺起眉頭,不是很能清楚的從字面上的意思來理解到底這「保育古生物學」想表達些什麼,畢竟「古生物學」基本上都是在研究與探討已經「死」很久的生物類群們,還有什麼好保育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