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看起來都差不多,在看不到的電磁波段下也是如此嗎?(下)

在本系列(上),我們簡單介紹電磁波遇到材料的行為,(下)將要進入正題:金屬。我們在(上)提到金屬對不同波長電磁波具備不同特性。其最根本的原因是每個材料的 n+ iκ 會隨波長變化,它並不是個定值,隨波長變化的折射率正是世界如此多彩的原因。

Read more

量子電腦正式亮相!

■量子電腦具有強大的運算能力,但製作它並不容易。一直以來,量子電腦都處於一種「好像還要20年」的狀態。現在,IBM公司推出一部雲端量子電腦Quantum Experience,提供大眾操作量子計算。量子電腦不僅不再是未來,而且透過網路人人都能使用。

Read more

近乎看不見的電極

電極在大部分人的想像應該從中學理化課本來,一根金屬或是石墨棒插入溶液中;又或是像乾電池一樣是個金屬外殼。以電池或電解的應用所需來說,這些材料非常適合且實用。但是,在光電元件中,電極不只肩負導電的功能,還必須透光。因此必須使用能透光又能導電的「透明導電膜」(transparent conducting film)。

Read more

雷射系列三:增益物質原理與激發來源

■我們在系列一介紹了雷射光的特質:強度大、波長單一且具同調性;系列二解釋共振腔及增益物質的交互作用;系列三要來談談增益物質原理及激發來源。「增益物質」英文為 gain material,雷射術語中 gain 即為放大。增益物質將光放大的原理為受激輻射(Stimulated Emission),與受激輻射對應的為自發輻射(Spontaneous emission)。兩者分別為雷射與發光二極體 (LED) 的工作原理,兩者的目的都是發光,但性質與過程卻大相逕庭,因此在解釋增益物質原理前必須先了解二者差異。

Read more

雷射系列二:如何產生雷射?

在雷射系列一介紹雷射的性質後,系列二我們來談談雷射怎麼形成的。雷射的成因是「光在共振腔內共振並藉由增益物質(gain media)將能量放大」。光的本質是波動,要理解這句話,可以從比較簡單的波動現象解釋。下圖(a)為繩子固定於牆兩端形成駐波之示意圖,駐波的成因是共振,意即兩面牆形成一個共振腔(resonator),讓特定頻率的駐波存在,同時儲存駐波能量使其不會散逸。

Read more

機器學習與人工神經網路(二):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

■戰勝圍棋九段的 Google AlphaGo 正是以深度學習作為核心。比起一般的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是如何有深度呢?廣泛地說,深度學習是指具有層次性的機器學習法,能透過層層處理將大量無序的訊號漸漸轉為有用的資訊並解決問題。但通常提到深度學習,人們指的是一種特定的機器學習法─「深度神經網路」(Deep Neural Network)。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