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魚還是吃鯨魚?揭開虎鯨與偽虎鯨捕食行為的演化謎題

2022 年一篇刊載於《Current Biology》的研究文章,介紹一個來自希臘羅德島的更新世新屬新種偽虎鯨類化石紀錄:Rododelphis stamatiadisi 。化石標本保存相當完整,還保留了 Rododelphis stamatiadisi 的最後一餐證據,加上化石牙齒的形態證實該化石是以魚類為食的早期偽虎鯨類,與現在的偽虎鯨的食性截然不同!不僅如此,作者更進一步比對另一件虎鯨類化石、現生的虎鯨與偽虎鯨標本,進行形質與親緣關係分析,推敲出現在的虎鯨與偽虎鯨會捕食哺乳類(其他鯨豚)的特殊食性,其實是很近代才演化出來的行為。

Read more

北半球最古老的鬚鯨!

Fucaia這一類在演化上屬於早期鯨魚的種類,是一群帶有牙齒、體型相對小,非常迷人的鬚鯨。臺大生科系蔡政修副教授等人最新的研究,發現目前北半球最古老的鬚鯨新種化石——Fucaia humilis。根據地質學、同時期的古生物等研究資料,推斷Fucaia humilis生存於三千四百五十萬年前的始新世晚期。此外,研究團隊提出一個假說:始新世晚期的北太平洋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營養豐富的大型褐藻海洋生態系,這可能促使有牙齒的小型鬚鯨類的演化,有別於南半球的化石紀錄。這項研究告訴我們,不同生態機制和氣候可能在北、南半球分別孕育了截然不同的早期鯨魚的演化歷史。

Read more

3D立體拼圖:重建遠古海鱷

科技的進步日新月異,如今3D技術蓬勃發展、應用至各個領域,也為古生物學增添更多元的研究方法。2023年,一個來自瑞士侏羅紀晚期的研究,發現了一個相當完整、但骨頭四散的海鱷科化石;與此同時期,另一項古生物復原研究則嘗試透過純熟的3D 技術,重建這些完整而四散的頭骨化石,並進一步還原出遠古海鱷的樣貌與生存環境。這項研究清楚地解釋了頭部、身體、四肢等形態為何可以這樣重建,不僅作為後續產出高品質科學繪圖的重要根據,也被應用於估算遠古海鱷的體長和古環境重建。

Read more

SSR超級稀有!來自空島的迷霧翼龍

翼龍是一群在天上翱翔的遠古爬蟲類,雖然現在已經滅絕,但幸運的是,化石保存這些古老動物的骨骸,使科學家能夠透過古生物研究來瞭解翼龍的形態結構和演化。最近一項來自英國團隊的研究,在蘇格蘭發現一個侏羅紀中期新屬新種的翼龍化石——伊凡斯迷霧翼龍 (Ceoptera evansae),是全球僅有的侏羅紀中期翼龍化石四件之一,也是歐洲的首次發現。這項研究不僅填補了侏羅紀中期翼龍化石紀錄的缺失,對於翼龍早期演化的研究也具有重大意義。

Read more

刺刺植物為何有刺?西藏化石告訴你!

如果想知道以前的棘刺長什麼樣子,化石可以說是個最直觀的證據,然而要知道過去的古氣候,以及古植物、古動物的交互作用,就必須重建當時的氣候,並從間接的證據推測過去生態系的狀態。一篇研究報告指出,始新世中期(約莫三千九百萬年前)的西藏中部,具有極高的有刺植物多樣性,且多樣性的增加,與生物性/非生物性因子皆有關聯⋯⋯

Read more

史前河中鱷霸!澳洲馬來鱷類現蹤

古生物學家重新研究了一個封藏在博物館已久且看似破碎的鱷魚化石,並發現這件標本屬於一種全新的物種,茂烏納拉貢嘎瑪蘭度鱷(Gunggamarandu maunala)─它體長估算可達六至七公尺,不僅是澳洲有史以來最大的鱷類之一,也是馬來鱷類在澳洲的第一筆分布紀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