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車十臺冷氣?電動車「最耗電的真相」讓你意想不到!
電動車續航不只是電池的問題,連冷氣都關鍵!研究指出,空調能耗可吞掉近四成電力,而SiC(碳化矽)新技術正改寫這個困境,從保時捷Taycan到特斯拉Model 3,高壓800V系統搭配SiC元件,讓電能轉換更高效、運作更安靜,甚至延長續航,電動車的「冷氣革命」正悄悄展開,未來的每一度電,都將被更聰明地使用。
撰文|黃鼎鈞
在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的浪潮中,你也想添購一部電動車嗎?還在猶豫的你可能最在意的問題就是—「續航力到底夠不夠?」然而,一般人常以為電池的容量以及引擎的運轉效率是影響續航力的關鍵,其實還有一個鮮少被注意的耗電黑洞,也就是空調系統,根據德國IAV(Ingenieurgesellschaft Auto und Verkehr,一家專門從事汽車工程與交通技術研究的德國工程公司)報導指出,在中型電動車中,空調與暖氣的能耗在夏季可達總能耗的21%,冬季甚至高達38%,也就是說,寒冷或炎熱的天氣都會讓電動車的續航大幅下降。

電動車的冷氣壓縮機 (E-compressor) 不僅負責乘客艙的冷暖,還要同時幫電池降溫、幫馬達與電控模組散熱,也就是說,不像傳統燃油車透過液體冷卻系統為引擎降溫,電動車的引擎與電池也是需要吹冷氣的!因此,電動車的冷氣是整個系統的熱管理心臟,若壓縮機效率不佳,電池就得更多工作、發更多熱,造成車子系統的惡性循環,不僅續航力下降,可能也會危及車輛的穩定與安全,以保時捷Taycan為例,其搭載的800 V壓縮機能輸出高達10 kW的功率,這可是相當於十多臺家用冷氣機的總和,所以電動車的續航,不只關乎電池、引擎,還有冷氣壓縮機的改善!
過去,大多數電動壓縮機使用的是傳統的矽基IGBT元件,這是一種以矽 (Silicon, Si) 為材料製成的絕緣柵雙極電晶體 (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 IGBT),常用於高電壓、高電流應用中,能控制電能開關並具高可靠性,但開關速度較慢、能量損耗高,尤其在高頻操作時效率較差,然而,在800 V高壓平臺下,這種技術逐漸無法負荷,因為電壓越高時IGBT的開關損耗與熱積聚會急遽增加,造成效率下降、散熱困難,因此,科學家與工程師都積極尋找能改善電動車空調系統的方法。
就在2024年時,一篇發表在美國工程師協會期刊的報導以保時捷Taycan Turbo S為例,發現若改採碳化矽 (SiC) MOSFET作為主動元件,可增加電動車的續航力。要理解SiC的優勢,得先看看它的物理特性,碳化矽 (SiC) 屬於寬能隙半導體 (Wide Bandgap Semiconductor),所謂「寬能隙」是指材料能帶之間的能量差較大,因此可承受更高電壓與溫度,並在開關時維持高速與低損耗,換言之,SiC能在極端條件下穩定運作,是高壓電動車系統的理想選擇,要想更多了解SiC的物理特性,可以參考先前的文章《SiC浪潮來了!高效、高速的能源救星誕生了嗎?》以下是SiC與Si的簡化對比:

研究顯示,採用SiC為基礎的電動壓縮機可在高電壓與高溫條件下穩定運作,轉換效率比傳統IGBT提升約2%至25%,散熱效率也顯著提高,這讓系統在相同電池電量下能運作得更久、更穩定,不僅如此,開關頻率更能達到20 kHz以上,遠超人耳可聽範圍,使壓縮機運轉幾乎無聲,換句話說,SiC不只提升電動車效能,也提升使用者的乘坐舒適度。
目前,SiC最大的挑戰仍是是成本, SiC晶圓的價格約為矽的三倍,但隨著製程技術的進步,情況正在迅速改善。SiC晶圓尺寸正從6吋 (150 mm) 提升到8吋 (200 mm),單片產量幾乎翻倍;同時,Infineon等公司開發的「COLD SPLIT」技術,這是一種利用控制裂縫傳播,在低溫下精確分離晶圓、降低切割應力並提升良率的方法,此方法已將切割良率提升至九成,大幅減少材料浪費。此外,新一代SiC元件採用溝槽式 (trench) 結構,在晶體管閘極區域刻出垂直溝槽,讓電流像「地下水管」一樣垂直流動,減少通道電阻與晶片面積,同時提升導通效率與散熱性能;相比之下,傳統的平面型 (planar) 結構則像「在地面上鋪設道路」,電流沿著水平通道流動,雖然製作較簡單,但佔用空間較大。換句話說,溝槽式設計就像在同一塊土地下開出「多層地鐵」:能在更小體積中容納更多通道,提升電流密度並降低能量損耗,結合這些製程與結構上的創新,SiC MOSFET的設計比傳統平面型更緊湊,晶片面積縮小約四成,整體效能大幅提升,預計到2030年前,SiC晶片的成本將降至矽技術的約1.5倍,而節能效益可望抵銷價格差距,讓SiC真正邁入大眾化應用階段。


先前,2017年時,特斯拉在Model 3上首次導入全SiC動力逆變器,掀起了汽車業的里程碑,2023年後,保時捷、現代、Lucid等高端車廠也紛紛投入SiC應用,這股潮流逐漸往更平價車款蔓延,每一度電都將更被「聰明地使用」,未來的電動車的發展不只是比馬力、比充電速度,更是一場「能源規劃」的競賽,誰能妥善運用每一份能源,或許就能在電動車續航力的比拼中拔得頭籌!
參考文獻
- Xu, H., Wang, L., Li, C., Li, W., Zhao, M., Shi, J., ... & Xu, H. (2024). SiC MOSFETs-the Inevitable Trend for 800V Electric Vehicle Air Conditioning Compressors.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 Yao, J., Liu, Y., Li, A., Han, X., Yao, Q., Yang, K., ... & Guo, Y. (2024). Investigations of 4H‐SiC trench MOSFET with integrated high‐K deep trench and gate dielectric. IET Power Electronics, 17(7), 869-877.
- Kitson, B. (2022, December 27). Silicon carbide, gallium nitride chips power up as electric vehicles boom. Design News.
✨延伸閱讀:《SiC浪潮來了!高效、高速的能源救星誕生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