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太空發展系列:立方衛星

立方衛星是體積小、重量輕、成本低、固定規格的人造衛星,是現在全世界有志投入衛星發展的入門款。臺灣2001年有枚立方衛星「蕃薯」,可惜最後未能升空。第一枚成功發射、運作的立方衛星是2017年,成功大學的「鳳凰」。2021年則有中央大學的「飛鼠」、騰暉電信科技公司等的「玉山」發射升空。臺灣每年都有立方衛星任務的設計競賽,有興趣的讀者不妨關注⋯⋯

Read more

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

人類目前探索宇宙起源的利器就是太空望遠鏡,由於光線的傳遞需要時間,我們當下所看到的物體已經不在它原先的位置上,甚至連模樣可能都會有所不同,例如月球在我們看到的當下,它已經不在我們所看到的位置。遙遠星球距離地球的單位是以光年計算,一萬光年外的星球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它一萬年前的位置與模樣。天文學家利用天文望遠鏡就可以進入時光隧道,去探索星球的生滅、並期望瞭解宇宙的起源。為求進一步窺視更遙遠的星系以及星系的誕生,那麼就需要一台可以偵測更微弱紅外光的太空望遠鏡。

Read more

【探索18-3】重返月球:發現你所不知道的月亮

■月亮,抬頭就能夠在夜空中輕易地發現它的存在,古今中外多少詩詞故事描寫迷人的月亮,但是,你真的瞭解月亮嗎?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趙丰博士,從科學角度,剖析月球和地球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
趙丰博士分析太陽系家族指出,地球是太陽系的小號成員中最大的一顆,月亮半徑1737公里、地球半徑6730公里,以行星和衛星的相對比例來說,月球是一個非常大的衛星。對比來看就發現,木星和火星的衛星都非常地小。

Read more

【物理史中的四月】1965年4月3日:在太空的動力

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在一封寫給他的贊助者,談到他第一次航行到新世界遇見原住民時的信中這麼寫著:「原住民既不知宗教,也不知崇拜,他們只相信所有力量和美好的事物都來自天上…。」哥倫布指的是當地原住民的信仰,他們認為哥倫布、他的伙伴以及船隻都來自地球以外的某個地方。500 多年後,我們已成為新世界的航行者,經由太陽系,進入更遙遠的外太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