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變多巴胺——第八部:信任還是不信任

什麼!?多巴胺怎會和信任有關? 相不相信別人,怎會是多巴胺問題?看到標題,一開始你可能產生了懷疑且不信任的想法。此時,不僅「多巴胺好奇」驅動了我們想一探究竟的訊號,另一方面,隨著神經影像學和計算模型的進步,本篇中提到的「信念波動性」告訴我們,你將因新資訊/新知識的更新,從不信任轉變為和多巴胺說好決定,何時信任,何時不信任。現在的科學,多巴胺被認為是一種關鍵的神經調節劑,有助於在社交環境中調節信任 (trust) 和信念 (belief) 的更新。

Read more

選擇性信任?孩子們更相信可靠的機器人而不是人類

孩子們天生就會向其他成人學習,而他們不只是會學習他們所感覺到「正確」的事情,也會根據周遭環境的「社交線索 (social cues)」來學習。所以在學習的時候,並不是「照單全收」,當現實產生衝突或矛盾的時候,他們會選擇相信誰呢?若是「機器人」介入了育兒情境之中,孩子們會相信科技?還是真實人類呢?

Read more

你相信AI嗎?AI仍需要人類「掛保證」

單憑技術發展,並不足以讓人們信任AI,那麼,到底什麼才是讓人相信的關鍵?一篇2023年關於信任的社會學發表,調查橫跨17個國家的人們對於AI的態度是如何,研究結果發現有「值得信任的人」參與AI的研發、使用與管制,仍是AI取得信任的關鍵。

Read more

AI的可解釋性是什麼?能吃嗎?

機器學習,或是說人工智慧快速的發展,讓所謂的「預測能力」大大提升,但是你信任預測出來的結果嗎?或是說你相信這個模型嗎?專業領域內的學者有他們一套衡量的標準,但是對普通民眾(大部分的用戶)而言,他們的信任感該來自何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