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風」(鳳)與風神

从虫从凡的「風」字最早僅見於戰國時期楚系和秦系的簡帛文字,但其字源可回溯至西周早期金文和甲骨文的「鳳」字。「鳳」向「風」字的演變推測是省去了形符,只保留聲符「凡」與綠孔雀象形的尾上覆羽,演變過程年代大約在西周至春秋時代之間。古人是假借音近的「鳳」字來表「風」,因為風沒有具體形象。從卜辭可知商代晚期商王和貴族們都非常關注風的日常影響,而有今日、未來會不會有風的貞問,也有「風」、「立中」測風等語。卜辭也可見對「小風」、「中風」、「大風」、「大掫風」、「風」等的貞問,多是擔憂過大的風勢造成危害。在商代先民心目中風是接受「帝」指揮行事的臣屬神祇。

Read more

談甲骨文的「鳳」與祥瑞鳳凰的起源(下)

鳳是古代中國傳說中的神鳥,祂的起源仍是個待解的問題。商代與西周的鳳可能只是古人崇拜而實際存在的鳥禽,直到戰國中晚期才開始被賦予各種文化元素,並於漢代獲得整合、擴充。孔子對「鳳皇來儀」的誤解可能導致鳳在後世逐漸有了祥瑞的象徵,這般的動物道德化進程與盛行的政治、哲學思想密切相關,鳳的降臨在漢代成為帝國興盛的象徵,而受執政者重視。

Read more

談甲骨文的「鳳」與祥瑞鳳凰的起源(上)

鳳是古代中國傳說中的神鳥,傳統形象往往是有著五色翎羽並帶著萬丈光芒,祂的起源仍是個待解的問題。目前最古老的鳳只宜上溯至商代晚期甲骨文的「鳳」字,從字形特徵來判斷應是根據綠孔雀而來。早期的「鳳」字都假借為「風」,承繼了甲骨文的西周金文「鳳」字則是戰國時代「風」字的字源,是形聲字省去形符,並與聲符結合再行訛變的結果。從「鳳」字在卜辭中的意義來檢視,商代晚期的鳳看似的確不具任何的神鳥意涵,但從器物的紋飾表現上卻可能未必如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