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亞數之起源 系列七】和算的誕生
「和算」指的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發展出具有日本特色的數學文化。天文曆算自6世紀開始由百濟輸入日本列島,經過奈良時代(8世紀)律令國家的科舉考試制度,到中世的算學家族傳承,16世紀末進入戰國結束後的安土桃山時代,終於開始露出曙光。
Read more「和算」指的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發展出具有日本特色的數學文化。天文曆算自6世紀開始由百濟輸入日本列島,經過奈良時代(8世紀)律令國家的科舉考試制度,到中世的算學家族傳承,16世紀末進入戰國結束後的安土桃山時代,終於開始露出曙光。
Read more在高麗王朝,算學因被視為僅具實用價值,故算學官僚無法擔任超過九品以上的職位。雖然從算學教育與算學從業人員的地位來看,高麗王朝相對於之前的新羅,似乎沒有太多進展可言,不過,高麗王朝後期與宋元的交流,或許為後來的朝鮮王朝(1392-1910年)所發展的「東算」奠定良好的基礎。
Read more古代東亞的科舉考試與國家教育制度,並不如許多人刻板印象中,只能學習儒家經典再參加考試。像算學這樣的學科因為有實用的需求,所以也列在唐代國子監的學科之中。國子監算學科的學生完成學業之後,亦可參加算學科考試,通過後任官。同時代的新羅,也在國學中設立算學科。前面提到日本的奈良時代,已經進入律令國家的時代,繼承先前頒訂之《大寶律令》,重新頒訂《養老律令》,形式上施行至明治維新之前。《養老律令》中也明訂了國家的教育制度,其中包含算學。
Read more六至八世紀對於東亞大陸、韓半島與日本列島的歷史是十分有趣的時代。六世紀前半,大和朝廷因為「任那」,也就是倭國在半島上的據點,與新羅起衝突。百濟則因為與新羅、高句麗在半島上的競合,與倭國保持良好關係,而倭國也需要這個半島上的盟友。在六世紀中葉,大致是倭國的欽明大王(當時大和朝廷的君主還稱為「大王」)在位時期前後,佛教從百濟傳入日本。而根據《日本書記》記載,在同一個時代,大約是前一篇文章提到的百濟聖王在位時,百濟也把從南朝輸入的醫學與曆算等技術知識輸出到日本列島。
Read more東北亞的遼東半島、松花江流域與韓半島上的諸部落,從公元前一世紀前後,就開始與漢帝國有許多交往的紀錄。從前一世紀至七世紀,半島上主要有三個王國:高句麗、百濟與新羅。這三個國家在不同時間輸入黃河與長江流域的帝國文明,例如儒家經典,以及佛教這個普世性宗教。除了儒家經典與佛教,帝國文明中的技術性學問,例如天文曆算,也會傳入半島上的三個王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