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E新鮮事】科月四十繼續航向未來 幕後花絮

分享至

「謝謝兩百位無償到全國各地演講的『科學到民間』講者。」「感謝『科學差很大』時間各位老師與同學踴躍發言,也感謝苑老師一流的主持功力。」— CASE員工的心聲

科月四十繼續航向未來閉幕茶會在台大凝態館舉行。因為CASE主任說他暫時想不到要說什麼,所以放個他若有所思的背影。

報導 ∣ CASE 採訪組

  持續一整年的科月四十系列活動終於在上週六(1月22日)圓滿落幕。「科月四十」是為了慶祝老字號雜誌《科學月刊》四十週年而產生的活動,內容包括推動全國性的科普演講「科學到民間」系列、獎勵閱讀與寫作的「科普閱讀年」,還有九場學術研討會。在2010年全年中,總共完成了296場的演講,建立了一百本科普好書推薦的名單,全國共有135個單位響應,近200位講者分文未取,實際親至各縣市進行演講。

  因此,22日的閉幕活動不僅是為了讓《科學月刊》長達一年的「慶生」宴會劃下完美句點,也是為了榮耀所有參與這場活動的人們,特別是兩百位義務奉獻的講者,成員包含高中教師乃至大學教授。

  台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CASE)有幸執行開幕與閉幕兩大重要儀式,此外為強調科學世代傳承的特質,刻意在閉幕儀式的尾聲安排了一個史無前例的〈科學差很大—世代學習大不同〉談話節目,讓三個世代的群體就「為何學科學?」為題發表意見,CASE成員自然感觸良多。

奉獻精神

我們的校長擔任頒獎人喔!左起:王道還助理研究員、房漢彬老師、李旺龍教授、邱韻如教授、曲建仲助理教授,李嗣涔校長。

  「看到受獎的老師們在台上排排站,下台後又笑嘻嘻的彼此拍肩、握手,討論彼此手上的感謝狀,看起來就像是學生受獎一般的開心。這樣的畫面奇妙又有趣。」〈科月40 -科學到民間〉專任助理宋怡潔說,她最感動的事情是看到受頒感謝狀的講者們都很愉悅。

  「另一個開心的事情是,最後的〈科學差很大〉談話節目,大家都踴躍發言!好像很享受討論的過程。」宋怡潔補充道。

科學差很大

左為主持人苑舉正教授,右為劉源俊教授。

  負責執行「科學差很大」節目的CASE企畫人員許齡之說,原本沒有預料到可以獲得如此熱烈的反應。此一活動刻意邀請三組不同身分的來賓,包括「科學月刊慶祝40周年活動籌備委員會」代表,他們是科學界的前輩;現任科學教育工作者,包括中學老師與校長;以及目前正在接受科學教育的大學生和高中生。透過活動主持人台灣大學哲學系苑舉正教授的居中協調,三組人馬暢所欲言表達意見。

  「一開始最擔心高中生冷場,台灣的小朋友不多話是眾所皆知的,」許齡之說,「結果這次來的高中與大學生們都勇於發表自己的想法。」

  從節目進行上看起來,三組代表的確有著不同,甚至衝突的想法。科學界前輩大多覺得目前的科學教育不太理想,不管是教學內容或是考試方式都有改進空間。但在教育第一線的教師與校長,則認為不同的學校應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學生應該是教育的主導者」,當談到科學教育的時候,或許應該先思考,究竟指的是科學菁英教育?還是科學大眾教育?若是大眾教育,較不深刻難道不是必然的嗎?

  當被問及「你印象最深的一門科學課」時,高中生群體除了表明自己愛好科學的心跡之外,無法產生具體的回應,顯然這個問題是很難回答的。大學生代表並不正面回答「科學是否很難」等問題,而提出了質疑:與其問學生未來要不要當科學家,不如反問自己,為什麼不問他們「要不要當個廚師」、「要不要當個農夫」,這些職業的內容不需要科學嗎?對於職業的想像太狹隘,或許也是科學教育值得改進的一環。

  「我覺得我們讓台灣的科普先驅、現任科學教育工作者以及目前正在接受科學教育的學子,互相溝通及瞭解彼此的想法差異,這是個有趣的開始。」許齡之表示。

  「科學差很大」的活動靈感來自於公共電視的節目「爸媽囧很大」。附帶一提,在「科學差很大」的討論進行中,一位高中教師代表詢問在場的學生「是否曾感覺自己在主導教育」?全場一片默然。為了探討此一沈默背後可能的真意,CASE記者調查了十位受完大學教育的年輕人,包括五位CASE成員,得到了壓倒性的一致意見:「從來沒有。」

  

附錄照片集

不是很常有機會近拍中華民國總統的,紀念一下。
以此照片佐證貴賓雲集。
科學差很大活動參與者有可愛名牌。
林孝信先生報告科月40成果。
且讓中正高中校長簡菲莉女士做一下教師組代表。
散會,感謝大家參與!
春節將至,來個喜氣洋洋的結尾吧!繼續航向未來!

攝影協力∣ 張譽鐘

最新網路修正版2011.01.26釋出

(Visited 68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

6 thoughts on “【CASE新鮮事】科月四十繼續航向未來 幕後花絮

  • 2011 年 01 月 25 日 at 20:06:49
    Permalink

    我今天白天的會還沒停過,竟然要我表示意見。不給意見,就放了一張沒臉的落寞老人背影。想來是抗議活動當天我沒有對參加的來賓向所有辛苦工作的所有同仁致謝。
    至於「是否曾感覺自己在主導教育」這個議題,我建議問問歷任教育部長,說不定他們也一致否認。XDDDD
    學科學是否世代大不同的主題被引向「學科學是否很難」,再被幾個糟老頭兒搶著比低分,焦點就模糊了。我可是有幾門低分過關的課學得很紮實,而且對我的研究幫助甚大;也有幾門高分的課上過後就忘了,而且一輩子沒再用過。科學可是我的事業,我們班上非科學專業的同學,答案想來和我的不會一樣,不然馬總統的致詞怎麼會和劉源俊教授的看法南轅北轍。不過談話會沒有冷場,倒是真的。苑老師加一分。更要謝謝遠道參加的老師、同學、朋友們。

    Reply
  • 2011 年 01 月 26 日 at 10:21:21
    Permalink

    並不是很多人可以得到科幻感背面獨照的殊榮好嗎?
    ...應主管要求,補上正面照:
    科月閉幕_陳竹亭主任
    此為台大科教中心主任正面照!
    科月閉幕_陳竹亭主任
    此亦為台大科教中心主任正面照!
    此風不可長啊!要是所有貴賓都要來討正面照...一篇文章就得放上一兩百張照片了....讀取恐怕超慢。

    Reply
  • 2011 年 01 月 26 日 at 18:17:00
    Permalink

    加上一張照片:「科學到民間」的講者可以得到精美紀念馬克杯一只↓
    科學到民間紀念馬克杯
    有鑑於「限量是殘酷的」,這批絕版馬克杯具高度紀念價值!其中蘊含的意義遠遠超過其造價!

    Reply
  • 2011 年 01 月 28 日 at 04:26:55
    Permalink

    孝信兄的熱情,竹亭兄的支援架構,應是科學嘉年華能持續超過一年的主因。未來看好 CASE,續領風騷。

    Reply
  • 2011 年 01 月 28 日 at 12:25:57
    Permalink

    Dear KK
    多謝鼓勵。CASE可做的事太多,也只能挑著做。
    你大概知道Philippe已經出書了(CarboSchools booklet "Global Change: from research to the classroom),我已預訂。這就是西方人厲害的地方,文書處理及記錄保存基本功好,出版又有效率。科月四十這種活動若在他們手上,書已經快出來了吧。

    Reply
  • 2011 年 02 月 09 日 at 11:23:49
    Permalink

    建議在討論時可以區分 科學知識 科學方法 與科學研究
    科學知識 例如什麼是電子 什麼是磁場 什麼是DNA 給大眾的教育內容當然會跟給科學從業者的有所不同。我不會期待小吃攤的老闆跟我聊哺乳動物胚胎發育時滋胚層的X染色體不活化現象,但他們會知道把蛋白質煮熟是一個(一般狀況下)不可逆的變化。 科學方法:有系統的知識 並不限於自然科學 一個小吃攤老闆也可以使用科學方法,如座談會中某位教師提到"自己檢查馬桶水箱"的例子。 科學研究 大部分的時候會讓人想到中研院、大學、研究機構等等,不必要求一般大眾完全瞭解他們,但若是拿政府的經費(如中研院),是否有責任向一般大眾說明自己的研究內容??

    Reply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