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的星座故事(1)——從劇情片、愛情片、再到科幻片

分享至

七夕的傳說在華人地區廣為流傳,更是情人的代表節日。七夕的故事最早其實是在反映當時的暴政,慢慢變成了愛情故事。後來又與民間傳說結合,增添了神話的色彩。在過去有許多七夕的相關典籍,是現代網路上也有許多網站的資料來源,然而這些來源有時候卻有些奇怪。

撰文|許世穎

石窟中的牛郎織女圖|來源:莫高窟第321窟

 

美麗的織女星與牛郎星

前些時候七夕剛過,七夕的傳說是在華人地區廣為流傳。更是現代情人的代表節日。這個傳說有著眾多的版本,這裡先介紹一個記錄在清代褚人獲《堅瓠集》裡的基本款:織女星是天帝的孫女,住在銀河東邊,整天辛勤地編織天衣。天帝覺得織女好辛苦,於是把她嫁給銀河西邊的牽牛星。結果織女嫁過去之後就不編織天衣了。天帝一怒之下,就令織女搬回銀河東邊住。只讓牽牛、織女一年僅有一次機會,踏著喜鵲搭建的橋相見。

另外一個流傳到現代的版本是:七仙女下凡到河邊洗澡,牛郎去偷窺以外,還偷偷把其中一件衣服藏了起來。找不到衣服的織女最後就與牛郎成婚。牛郎織女生了孩子以後,這件事情才被玉皇大帝發現,把織女帶回天庭,並讓王母娘娘用玉簪畫出銀河,不許兩人相見。玉皇大帝最後因心疼孫子見不著母親,才允許他們每年七夕相見一次。每年七夕時,牛郎挑著扁擔,左右各坐著一個孩子,在鵲橋上與織女相見。

這個故事中的牽牛、織女對應到的就是天上的牽牛星(又稱牛郎星)與織女星。在夏季的夜晚抬頭仰望,不難發現一個由三顆超明亮星星組成的直角三角形,稱為「夏季大三角」。夏季大三角中,位於直角那顆星就是織女星,而通過長邊抵達的就是牛郎星,銀河就流過這兩顆星中間(圖1)。這兩顆星隔著銀河相對望,讓先民們發展出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故事。

圖1:夏季大三角。銀河流過織女星與牛郎星之間|來源:NASA, ESA, A. Fujii (Public domain)

 

七夕故事:從諷刺文學轉為言情小說

其實,最早的七夕故事紀錄並不是什麼談情說愛的文學作品,而是反映當時西周貴族治理暴斂無能的《詩經.大東》。其內容大意為:「天上的銀河閃閃發光。織女星看起來好像很忙,但也沒看到織作。旁邊明亮的牽牛星,也沒在做他的工作。(註一)」雖然沒半點戀愛的成分,但這個時候七夕傳說中三個重要元素:牽牛星、織女星、銀河已經湊在一起了。

漸漸地,織女星的形象開始被神格化。司馬遷《史記.天官書》中紀錄:「織女,天女孫也。」而牽牛星的形象則......只是一隻要被作為奉祀的牛:「牽牛為犧牲」。又過了一段時間,織女星與牽牛星開始具有人的形象,在中國大陸昆明池的兩岸有著兩尊石像:「石爺」和「石婆」,據傳就是最早的牽牛星與織女星人形。在被賦予了人的形象以後,愛情開始在這兩顆星之間萌芽。有愈來愈多的文學作品出現,述說牽牛、織女隔著銀河相望、不得相見的故事。最著名的文學作品代表,就是《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註二)」以及三國時代曹丕的《燕歌行》:「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註三)」

後來,這個故事又發展出「牽牛星與織女星一年得以相會一次」的情節。如曹植《九詠》:「臨回風兮浮漢渚,目牽牛兮眺織女。交有際兮會有期,嗟痛吾兮來不時。」而到了魏晉南北朝,這個「相會」的日子則開始與七夕相結合。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了當時人民一整年的行事曆。其中就提到:「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

 

與民間故事相結合,從天間走入凡間

接下來,七夕的傳說受到了更多故事的影響,其中一個就是「董永賣身葬父」。這個故事出現在曹植《靈芝篇》與干寶《搜神記》等作品中:董永沒錢葬父,於是把自己賣做奴隸借錢。就在他守喪結束、要開始當奴隸還錢的時候,遇到了一名自願做他妻子的女人。這個女人非常會織布,花了十天完成債權人要求的任務,並幫董永清償了債務。結束後這個女人告訴董永,說自己其實是天上的織女,是天帝派來幫助他還債的。說完織女就消失了。

董永的故事與七夕的傳說有著不少的共同點:同樣都有織女這個角色、也同樣都有著離別,因此毫不意外地這兩個故事漸漸地融合在了一起,賦予了七夕傳說更加具有神話色彩的內容。

至於後來出現「牛郎水池邊偷窺、偷衣服」的情節,據台大中文系洪淑苓《牛郎織女研究》論文中的考究,很有可能是受到「毛衣女」、「田崑崙偷天衣」等故事的影響。使得「董永賣身葬父」的故事近一步擴充。此節關聯稍微複雜,有興趣的讀者不妨親自拜讀。

 

相關資訊的訛傳

值得一提的事情是,有不少資料引述了「西漢劉安《淮南子》『烏鵲填橋而渡織女』」,作為七夕傳說早在西漢成形的證據。然而筆者用了數組關鍵字檢索了整部《淮南子》,完全沒有看到任何相關的內容。台大中文系洪淑苓教授《牛郎織女故事中「鵲橋」母題的衍變》一文中提及,這個「烏鵲填橋而渡織女」的《淮南子》佚文真實性仍然存疑。

類似的事情還有「曹植《九詠注》『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織女、牽牛之星,各處一旁,七月七日得一會同矣。』」,這筆資料引用最早出現在唐代李善的《文選李善注》中。然而沒有任何史料證明這部《九詠注》真的存在,也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這段文字真的來自於曹植之筆。只能說,無論在哪個朝代,正確引用資料都相當重要。

現代「七夕」在華人地區已經成為了情人的代表性節日。然而在古代,這一天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而某些相關的習俗卻在日本、韓國等地保留了下來……(未完待續)

 


註釋

註一、《詩經.大東》:「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

註二、《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註三、曹丕《燕歌行》:「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參考文獻

  1. 洪淑苓(1987),牛郎織女故事中「鵲橋」母題的衍變,中外文學 ; 16卷3期 (1987 / 08 / 01) , P71 - 87
  2. 洪淑苓(1987)。牛郎織女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Visited 114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