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廣漢三星堆考古的回顧、新發現與展望(二)

分享至

三星堆器物坑出土青銅人頭像

作者|江柏毅

上篇:四川廣漢三星堆考古的回顧、新發現與展望(一)

最新根據實際負責三星堆遺址發掘報告撰寫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遺址工作站站長雷雨看法,三星堆遺址主體文化堆積的年代從新石器時代晚期一直延續至春秋時代早期,約2700至600 BC,局部堆積的年代可延續至春秋戰國時期,約600至316 BC(史載秦滅蜀)。

受到中國國家文物局管控,三星堆的田野考古在2005年後全面停止,進入資料整理期,原因在於過去多項田野工作成果始終未以簡報或發掘報告方式出版。以1984年西泉坎為期數月的發掘(圖一)和1986年3至6月的發掘為例(註),在1989年的簡報裡僅寥寥數語交代,許多資訊,如一個在清理前層位已遭磚廠民工取土破壞但出土青銅殘件的土坑(疑似墓葬)、三星堆III區T1313探坑第八層出土之無頭跪坐人像石雕、大量的新陶器類型、陶豬、虎、雞、羊、雙頭貓頭鷹、鸚鵡、鸕鶿、鷹、馬、鼠等陶塑與石虎、石蛇等、三星堆III區的疑似石壁作坊,僅能夠於發掘者的文章中片段尋覓。

城牆的發現與發掘也有類似情況。考古學家在1980年代便意識到三星堆遺址東、西、南三面的「土埂」實為人工壘築之結構體,而在1988至1995年間進行試探性發掘後確認為外圍具有壕溝之城牆:1989至1990年發掘的東城牆現殘長約1090、寬40、高4至5公尺,有四個缺口;1991至1992年發掘的西城牆現殘長約600、寬35至50、高3至6公尺,有兩個缺口,城牆北段中部出現方向朝城內的拐角;1994至1995年發掘的南城牆現殘長約1150、寬20、高2公尺,東段和西段現各有一個缺口(圖一)。

三星堆遺址群的主體在由東、西、南三面城牆合圍,面積約3.6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合圍範圍中心偏北有一道1999年發掘的月亮灣城牆,北面近鴨子河南岸在2013年之後亦陸續確認有真武宮城牆、倉包包城牆、青關山城牆、李家院子城牆及馬屁股城牆拐角(圖一)。至於三星堆呈西北―東南走向的三個相連土堆(圖二)雖在1988至1989年經過發掘,仍未能確認是否為城牆,或是內、外均具備壕溝環繞的特殊空間。

圖一:三星堆遺址群歷年考古調查、發掘區域

 

圖二:三星堆遺址群三星堆1980至1989年間發掘區域

整體而言,三星堆多道不同走向城牆使得城址的規劃顯得複雜,大部分發掘報告闕如亦使得各城牆的使用年代關係難以釐清,造成學者在重建三星堆的動態建城過程只能仰賴發掘者於某些期刊、論文、報章、單位內部刊物提供的片段資訊,以及根據城牆寬度、築牆方式異同所設想出的分期邏輯,甚至是毫無考古證據,僅憑兩端點殘跡便相互勾連為城牆的想像,致使三星堆二期分前後段先構築西北、西南小城,後構築東北小城並逐漸發展為大城的看法難具說服力。

上述多項田野工作迄今未出版簡報或正式發掘報告之原因,可能與1986年下半年兩個相鄰的大型器物坑(K1、K2)接連發現有關,畢竟大量的人力、物力與研究焦點均轉向器物坑的研究整理,直到1999年《三星堆祭祀坑》發掘報告出版才暫告段落。

進入二十一世紀的最初十年裡,三星堆的考古田野顯得零星,僅有2000至2001年於月亮灣總面積僅500平方公尺的小規模發掘(發現八個平面呈圓形或方形出土大量三星堆第三期經過火燒陶器與石琮、石瑗及石璧之灰坑,與「瓦形器」建築構件),以及2005年青關山台地上面積約400平方公尺的發掘(發現青關山二級台地系人工夯築而成,並揭露了一座大型紅燒土建築F1基址南部一角),但同樣沒有出版發掘報告。

2012年開始,三星堆的田野工作主要在城址內最高處,位於西北的青關山台地(經鑽探確認係人工夯逐而成),迄目前為止已於南部的二級台地上發現三座大型具有紅燒土面的長方形建築基址,其中F1可能為重檐兩面坡屋頂、二層樓閣式建築,F3可能為杆欄―閣樓式建築,具有墻基與檐柱;F1室內夯土地面中埋藏有玉璧、石壁、象牙,F3則發現埋有象牙。

進一步的探勘則顯示青關山二級台地下普遍存在3至4層厚度大致相同的紅燒土堆積,而紅燒土堆積又分別疊壓於夯土台基之上,文化層總厚度超過4公尺,顯示青關山土台長期以來為三星堆文化的居址區(發掘者認為可能是宮殿區)。

此外,2015年時考古學家在青關山台地中部又發現了一個寬約20公尺,底部與一級台地地表齊平的溝狀凹地,可將二級台地一分為二,以南為原始的人工夯築二級台地,以北則為青關山城牆;根據發掘者,城牆與南部二級台地「至遲」在西周時期到漢代始逐漸填平、相連成一體(圖三)。

圖三:三星堆遺址青關山台地剖面示意圖

2020年初考古團隊開始了六個新發現大型器物坑的發掘,從文物堆積情況研判,這六個坑多與K1、K2相似,器物均於坑外先遭破壞、火燒再丟入坑內。迄2021年9月,K3與K4的清理已逐步完成,並於《四川文物》發表發掘簡報《三星堆遺址三號祭祀坑出土銅頂尊跪坐人像》、《三星堆遺址四號祭祀坑出土銅扭頭跪坐人像》,以及研究文章《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四號祭祀坑的碳十四年代研究》。K5至K8的清理工作目前則正在進行,預計可在2021年底結束考古發掘。

三星堆遺址出土巨型青銅面具

--
註:1984年西泉坎發掘最重要的發現為一尊8.5公分高,由河卵石製作的跪坐人像石雕,以及疑似石器加工場的發現;1986年3月至6月的發掘面積則達歷年之最,共1325平方公尺。

 

--
作者江柏毅 
澳洲國立大學考古學博士,國立清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博士論文探討四川成都平原史前文明發展與陶器生產專業化之相關性,2011年曾實際於三星堆遺址進行考古研究,專長為中國考古學、中國古代文字、陶器考古學。
(Visited 120 times, 4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