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悲歌——體型的隱憂

分享至

■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生態學教授Bill Ripple研究團隊,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IUCN)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調查物種滅絕情形,針對全球包括鳥類、爬蟲類、兩棲類、魚類及哺乳類等27,000種椎脊動物詳細分析後,發現其中 4,400 種物種正面臨滅絕威脅,且相較於中型體型物種,全球體型最大和最小生物都面臨最高的滅絕風險。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撰文 | 陳雅婷

現今物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流失,顯示了人類過度開發引起的「第六次大滅絕」正在發生,何種生物首當其衝呢?最新《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研究報告給出這樣的方向:全球最大與最小的生物將面臨最嚴重的滅絕危機。這些生物的大量流失,將加劇改變森林、草原、海洋及河流等多樣性生態系統,甚者,賠上人類未來。

在此之前相關研究已證實,當前野生物種消失速度,遠比正常速度快了百倍之多,這還僅是計算為人所知的物種而已,那些遠在我們尚未認識之前就消失的生物亦不計其數。

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Oregon State University)生態學教授Bill Ripple研究團隊,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IUCN)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1]調查物種滅絕情形,針對全球包括鳥類、爬蟲類、兩棲類、魚類及哺乳類等27,000種椎脊動物詳細分析後,發現其中 4,400 種物種正面臨滅絕威脅,且相較於中型體型物種,全球體型最大和最小生物都面臨最高的滅絕風險。

研究團隊指出,大型脊椎動物瀕臨絕種,主因是受到人類直接殺害的威脅。對於我們熟知且有魅力的動物,諸如大象、犀牛和獅子等,長期來已是重點保育目標,有較完善的保育措施和計畫。但其實有更多我們忽略的生物,包括鯨鯊(whale shark)、大西洋鱘(Atlantic sturgeon)、索馬利鴕鳥(Somali ostrich)、中國大蠑螈(Chinese giant salamander)、科摩多巨蜥(Komodo dragon)等,亦遭逢生存威脅。研究發現,體重超過1kg之瀕危生物,高達九成都面臨人類活動威脅。

與此同時,體型小的物種同樣也處於危險之中,如蛙類(Clarke's banana frog)、青腹蜂鳥(sapphire-bellied hummingbird)、凹臉蝠(hog-nosed bat)、穴居魚隱鰍(waterfall climbing cave fish)等。小型物種的危機主要源於自然棲地的破壞和消失,加上多數須賴以乾淨水源生存,因此,環境高度工業化開發下的她們,已越難以生存,其中又以棲息於淡水生態的小型動物最受威脅。

要保育這些體型極大、極小或長期被忽略的物種,勢必將採取不同策略。多年來,人類也開始積極嘗試多種方式,試著留下這些美麗物種的身影。例如《國家地理》影像方舟計畫[2]即是一例,攝影師趁12,000個圈養物種尚未消失以前,以相機捕捉牠們的經典模樣,激發大家關心物種生存危機議題。而當人們嘗試復育物種時,其實也意味著狀況已糟糕透頂,研究物種體型大小與滅絕風險相關性,雖有助於了解和評估我們忽略的物種危機。但不可否認的,人類至始至終才是這道難題的最關鍵解答。

 

註解:

[1]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或稱IUCN紅色名錄,簡稱紅皮書)於1963年開始編製,是全球動植物物種保護現狀最全面的名錄。此名錄由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編製及維護。

[2]《國家地理》攝影師Joel Sartore的「影像方舟」計畫,目標是以照片拯救瀕危動物,10年來已完成了逾6,000多種動物影像。

※同場加映:影像方舟全球的生態投影

 

原始論文:Ripple, W.J., Wolf, C. & et al. (2017). Extinction risk is most acute for the world’s largest and smallest vertebrates. PNAS 2017 ;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September 18, 2017, doi:10.1073/pnas.1702078114

相關報導

  1. Size matters when it comes to extinction risk
  2. Earth's sixth mass extinction event under way, scientists warn
  3. Accelerated modern human–induced species losses: Entering the sixth mass extinction

 

加入好友

(Visited 42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