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資料】用大數據看小說的劇情結構

分享至

■幾位電腦學家仔細分析了上千部小說後,發現這些小說約略可分成六類劇情結構。

 

圖片來源:www.pexels.com
圖片來源:www.pexels.com

撰文|陳勁豪

閱讀小說或是其他文學作品永遠是人們最愛的休閒活動之一,無論是三國演義到神雕俠侶,哈姆雷特到哈利波特,這些引人入勝的文字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沉浸在這些故事裡。這些故事所描述的情節各不相同,但是我們有辦法找出這些故事背後的一些共同規則嗎?

Kurt Vonnegut是一位以寫作幽默文學見長的美國作家。他在1995年的一場演講上,提出一個把小說的情感圖像化的方法。這個圖的縱軸是主角的狀況,從命運悲慘到人生勝利組。橫軸則是時間,簡單的說就是故事演進的順序。他舉了幾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主角一開始過著小確幸的生活,但是中間遇到打擊(運勢下降),最後苦盡甘來(運勢上升)回到原點(一個人被推到一個坑裡又爬出來的故事,推坑型)。或是比較複雜一點的,一個平凡的男孩(運勢為零)某天遇到了個好女孩(運勢上升),小兩口吵架(運勢跌到谷底),修復感情後,有情人終成眷屬 (運勢上升)。用更簡單的話來說就是,男孩遇到女孩,男孩失去女孩,男孩追到女孩。

Vonnegut當時是在黑板上畫圖,但是這個用一條情感曲線(emotional arc)來描述劇情的方式卻引起了一些科學家的注意,他們想知道有沒有辦法來實際驗證這個說法。當然對好萊塢的電影編劇而言,他們應該會更希望知道什麼樣的劇情結構會是大家所喜歡的,這樣才能一直做出票房成功的賣座電影。

只是這些情感曲線究竟有多少種?沒有人知道,因為沒有人作過大規模的研究。但是要研究情感曲線,科學家不可能對每一篇小說都讀過一次後才來畫線,這樣幾輩子也不夠用。所以University of Vermont in Burlington的電腦學家Andrew Reagan和他的同事們決定試著讓電腦來幫忙他們研究情感曲線。

他們選取的對象是Gutenburg Project裡面的公共版權的作品,然後從裡面選取被下載超過150次的作品來作為分析的素材,總共約有1700篇以英語寫作的作品。他們試著透過一些表達情緒的用字來決定劇情的幸福程度,然後把幸福程度對劇情的發展作圖。

他們發現,這些故事的情感曲線約略可以分為六大類:情緒一路向上爬升,例如愛麗絲夢遊仙境。情緒一路下降,例如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情緒先降後升(類似前面所說的推坑型),或是先升後降,例如希臘神話中的伊卡魯斯(用自製的翅膀飛了起來,但卻因為過於自滿而使翅膀毀壞,由空中落下而摔死,通常用來比喻人的大起大落)。或是類似灰姑娘的起落起,或是像是希臘悲劇伊底帕斯的落起落。

當把劇情分成這六大類之後,究竟哪一種最受讀者喜愛?他們分析了這六類作品的下載數,發現伊卡魯斯(先起後落)跟伊底帕斯式(落起落)的故事最受人喜愛。

但是除了這種基本劇情結構之外,復合型的劇情結構似乎更受人歡迎,例如連續兩次的推坑型,或是灰姑娘接一個悲劇的結構。

Vonnegut當年第一次在他芝加哥大學的人類學碩士論文裡面提出這個概念時,基本上被拒絕了,因為這個概念實在是過於簡單。儘管如此,這個研究卻是確實證實了Vonnegut的想法,為小說的情感曲線給出了六大基本結構。

原始論文:The Emotional Arcs of Stories Are Dominated by Six Basic Shapes

相關報導:MIT Technology Review 2016/07/06: Data Mining Reveals the Six Basic Emotional Arcs of Storytelling
--
作者:陳勁豪 科教中心特約寫手,從事科普文章寫作。2011年於美國紐約州立石溪大學(SUNY at Stony Brook)取得博士學位,研究主題為相對論性重離子碰撞(Relativistic Heavy Ion Collision)。長期擔任中文科學新聞網站「科景」(Sciscape.org)總編輯。

 

加入好友

(Visited 211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