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審查怎麼進行?對網民們在網路社群上的行為有什麼影響?

各種線上平台們是如何進行「內容審查」?內容審查對網民們後續的發文行為有什麼影響嗎?當我們想了解某一個特定主題的時候,可能會前往臉書的相關社團、LINE的匿名聊天室或是PTT的特定主題版,這些不同的線上社群讓我們可以在上面瀏覽特定主題的內容、在上面發問、分享自己對這個主題的看法等,當我們要PO文的時候,有時候會先看一下版規,確認自己要張貼的內容不會觸犯這個社群的規定,有時候也會遇到不小心在張貼東西後才發現被檢舉或是直接被刪文的情況,這就是線上社群的內容審查(content moderation)。

Read more

走出同溫層

推薦系​​統依據用戶的個人特徵和過去瀏覽行為,投放迎合用戶喜好的個人化廣告與推薦清單,刺激消費、提升業者的銷售額,可說是機器學習技術在商業中最成功且最廣泛的應用。然而,近來也有不少學者開始擔憂,推薦系統的普及所引起的「過濾泡泡」(filter bubble)與「迴聲室」(echo chamber)現象,正對我們的生活產生負面影響。

Read more

社群網絡與人工智慧—專訪李政德

隨著科技變遷,真實生活中的人際網路幾乎都被放上了網路世界中的社群平台,社群網站幾乎成為了現代人生活中必備的APP——吃飯時上臉書(Facebook)打卡可以送小菜,若要圖文並茂的貼文可以點開Instagram,想要心情小語連發則是要靠推特(Twitter)。不論是在臉書、IG或是推特上,「好友」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一般人可能沒有想到的是,社群網站上的「好友關係」跟人工智慧其實是大大有關係的。今天我們訪問到的是成功大學數據科學研究所的教授李政德,讓我們來一窺人工智慧與社群網絡之間的關聯。

Read more

【AI嘉年華】AI於各種社群網路中的巧妙應用

■全球資訊網(WWW)的誕生,讓我們與世界更緊密的連結在一起。無論是平時生活中的臉書社群,電影界演員之間的合作關係、或者是專家學者們在學術論文的引用,如果我們把每一個人都設定成點(Node),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關係視為邊(Edge),那麼真實世界的網路經過視覺化呈現後,就會宛如人類大腦裡神經元,神經元彼此之間連結時所構成的圖像,看似一團混亂的網絡,實際上存在著某種規律與秩序。

Read more

解碼i世代:社群大數據的探索與應用

對於在網路中成長的i世代而言,社群軟體是社交與人際互動的必要途徑,去年剛有篇研究發現,完全不上網的人反而幸福感比稍微有上網的人低,當然,上太多變成網路成癮還是最不好。在社群軟體上看資料、送訊息、轉文章,已成為每日的例行公事。有時我們會發發牢騷,立刻就獲得許多回應,看到好友的抱怨,我們也會回應對方。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助研究員張仁和指出,這些行為看起來很平常,但解析i世代常用詞彙時,會發現一些值得注意的現象。

Read more

社群大數據的情緒分析

情緒反應了我們的心理狀態,如果處理不好,很可能會造成心理疾病或社會問題,所以許多專家便試圖利用機器學習的技術,從社群的大數據中找出各種情緒表現,希望能及早避免憾事發生。清華大學資訊工程系副教授陳宜欣想出了一種用機器學習來分析情緒的新方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