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媒體的科學
轉載自《HOW IT WORKS 知識大圖解》2018年1月第40期
社群媒體能讓我們交到更多朋友嗎?
平均而言,每個人擁有五個社群媒體帳號,每天約花1.5小時在社群網路上。社群媒體被視為建立並強化人際關係的方法之一,儘管對社交有益,但有些人卻認為,花在網路上的時間反而會占去經營現實人際關係的時間。
根據演化人類學家羅賓.鄧巴(Robin Dunbar)的說法,我們頂多能擁有約150位朋友。這個著名的「鄧巴數」是基於人類生活所演化出的各社會群體,如《末日審判書》中記載的村莊大多有150人。一旦超過該數值,就無法維繫實質的關係,因人腦缺乏足夠的處理能力,或是沒時間與朋友保持聯繫。2016年,鄧巴針對社群好友進行了研究並發現,即便覺得自己擁有許多網路好友,但這些網站實則無助於強化人際關係,能維持實質關係的友人數量仍約為150,無關乎上線或離線。
Facebook如何賺錢?
2016年,Facebook聲稱其每日活躍用戶數逾10億人,占全球人口的七分之一。網站雖是免費的,但瀏覽動態消息的用戶不得不觀看站上的目標式廣告,而這就是Facebook的賺錢方式:藉機展示商品,用戶只須動動手指就能購買。平均而言,單一用戶每三個月就能讓Facebook進帳約3.5美元;歐洲為4.5美元;美、加則飆至逾13美元。用戶提供Facebook大量個資,供其預測可能購買的商品,而商業公司自然願意為寶貴的客戶資訊付費。其他社群網站也採相同的生財模式:Instagram以圖片為主的介面讓品牌曝光;Twitter則有廣告推文和廣告帳戶,讓商業公司可付費推銷產品。
Snapchat的濾鏡怎麼運作?
自拍濾鏡通常基於維奧拉—瓊斯演算法,並藉由掃描圖像分區的光影來尋找人臉;然而,Snapchat的主動形狀模型(Active Shape Model)可看得更精細。程式開發人員先在多張真人照片上手動標記臉部關鍵部位(如眼睛輪廓)的位置,以創建出一張五官平均位置的測繪圖。接著將標記的節點連接起來,建立頭部的3D模型。Snapchat的app會把測繪圖疊加在人臉上,並與像素數據比對,以微調節點、貼合五官的確切位置。完成特製模型後,就能在臉上加上紋理或讓臉變形。
雲端安全嗎?
「雲端」其實就是巨型伺服器群的代稱;它們會把文件和圖像保存在實體硬碟中。當資料上傳至雲端時,便會被儲存至這些硬碟中,以便需要時能重新下載。服務供應商須負責雲端安全的首要環節,他們得確保其設備在數位或實體上皆安全無虞。為此,他們會加密重要資料、聘請保全人員保護伺服器,並開發數位安全系統,以嚇阻、偵測並對抗欲竊取檔案的有心人士。較脆弱的次要安全環節則得由用戶自行把關。若有人想竊取你的資料,他會透過最容易的途徑;比起挑戰科技巨頭的安全防護網,竊取你的密碼可是簡單得多。確保資料安全的最簡單方法是選用較複雜的密碼並定期更換,以及防範網路釣魚詐騙。當然,養成備份的習慣有益無害。
社群媒體對健康有害嗎?
社群媒體使用起來雖看似輕鬆愉快,但仍有其黑暗面。2016年,英國兒童熱線(Childline)共收到1萬2000個關於網路議題和網路霸凌的電話/線上諮詢;同時,匹茲堡大學也對1700多名年輕人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在社群媒體上花越多時間的人,越可能感到沮喪。
在針對英國近1500名青少年和年輕人的調查中,研究員發現就焦慮和心理健康而言,Instagram和Snapchat等以圖片為主的網站極易帶來負面影響。
當然,這不代表社群媒體一定對心理健康有害。當人心情不佳或焦慮時,有可能會花較多時間上線。從另一角度來看,社群平台亦可用於提高心理健康意識,助人找到談心對象。
目標式廣告如何運作?
造訪網站時,網站會將一個名為網路餅乾(cookie)的小型文字檔存至你的瀏覽器。當你造訪另一個嵌有廣告欄位的網站時,該網站便會查看網路餅乾(又稱點擊流),好推送相關廣告。這又稱為「網站重定向」,為網路行銷手法之一。社群媒體網站還能取得你和友人提供的個資;而商業公司便可基於你的年齡、性別、居住地、感情狀況、教育程度、職稱、設備使用情況、社群媒體習慣、關注的人、搜索內容、所在位置,甚或手機內的app,來推送適合的廣告。
使用社群媒體會上癮嗎?
網路成癮雖是21世紀獨有的症狀,但根源卻是人類數千年來皆有的生物衝動。人腦天生就愛尋求獎勵──人類先祖便是藉此來尋找高熱量或高脂食物,或與他人維持長久關係──但也容易因此上癮。這種獎勵會以名為多巴胺的化學信號來呈現,多巴胺會被釋放至名為伏隔核的腦區中。多巴胺可使人感覺良好,驅使我們重複類似的行為。不過,有些人會發展出對多巴胺的耐受性,因此需要更多的多巴胺才會達到相同的效果。
如何打造網路爆紅事物?
網路爆紅事物又稱「模因」(meme),該詞由科學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於1976年發明,原用於解釋思想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方式就如同基因的複製和突變。要讓作品在網路上爆紅並無既定公式,但孟菲斯大學的研究員發現,較短的模因、帶髒字的模因,以及可利用模板快速複製的模因,其傳播效果可能最好。
Facebook的世界是幾度分隔?
2016年,Facebook深入分析了該站的統計數據,以瞭解活躍用戶之間如何相互連接。我們都聽說過六度分隔,但你若是Facebook的活躍用戶(在過去28天內曾登錄過),那麼你與站上的19億用戶之間最多只隔了3.5個人。
WhatsApp的端對端加密技術如何運作?
自2016年以來,以WhatsApp發送的每則訊息都進行了端對端加密:這代表只有傳送者和接收者才能讀取訊息。這背後的基礎是一項名為「訊號協定」(Signal Protocol)的技術。開始聊天時,會開啟一個加密對話程序;透過使用傳送者與訊息接收者專屬的密鑰,此程序可計算出一個「主密鑰」。主密鑰可用來產生一個根密鑰和一個鏈密鑰,接著便能為每則送出的訊息生成獨特的訊息密鑰。
一旦按下傳送鍵,訊息便會被密鑰加密並鎖上。當訊息傳送至對方的手機時,便能用其私鑰以及訊息開頭的密鑰來解鎖。
(本文由教育部補助「AI報報─AI科普推廣計畫」取得網路轉載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