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學】咬不動三葉蟲 史前巨蝦真的很瞎
■ 過去科學家認為,已滅絕的古代生物「奇蝦」是海裡最凶猛的食肉動物之一,不過最近的研究指出,奇蝦可能根本咬不動三葉蟲,只能吃水中漂浮的柔軟食物。
編譯 ∣ 汪芃
寒武紀時期,有一種長相窮凶惡極的龐然巨獸在淺海地帶潛伏活動,這種生物名叫「奇蝦」(Anomalocaris canadensis)。奇蝦身長3呎(約0.91公尺),身體兩側長有裂片狀的翼,外型神似現代的蝦子,兩根觸角上布滿倒鉤,嘴部由甲殼構成;過去,古生物學家認為,奇蝦這些構造可用以獵捕和大嚼三葉蟲,再合理不過了。
然而,11月1日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丹佛市,美國地質學會(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舉行年度研討會,會中展示了奇蝦的嘴部3D立體模型,顯示這隻大家想像中的古代食肉動物,其實很可能只吃軟糊狀的食物。
「我們發現,奇蝦幾乎不可能以三葉蟲為食;奇蝦的口部沒辦法完全閉起來,而且太軟,無法咬碎三葉蟲的殼。」哈根多恩(James Whitey Hagadorn)表示。哈根多恩是丹佛市自然暨科學博物館(Denver Museum of Nature and Science)的古生物學家,是這項研究的主持人。
法國里昂第一大學(Université Lyon 1)的古生物學家華尼耶(Jean Vannier)並未參與此研究計畫,他表示,哈根多恩的研究結論頗為合理。
愛吃軟飯
「奇蝦頭前面的硬硬觸角有什麼功能?這些角似乎朝口部內彎,但目前沒有明確證據顯示牠們可以用這些角敲碎食物,」華尼耶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我認為,奇蝦可能主要用這對角來攪動海底的沈積物。」
哈根多恩說,奇蝦嘴部的構造,一般常描繪成用來捕食三葉蟲及其他寒武紀生物;但他強調,這個普遍觀點幾乎沒有研究證實過。哈根多恩認為,生活在五億年前的奇蝦,很可能不吃固體食物,而吃軟質食物,和今日的蝦、蟹、龍蝦等節肢動物差不多。
「奇蝦主要吃軟的東西,像是泥裡的蟲類、水中漂浮的軟質微生物等,」哈根多恩表示,「我們現在還無法找到證據可直接證明這點,但這也當然,因為要怎麼在化石紀錄裡辨認出糊成一團的蟲、糊成一團的浮游植物和糊成一團的蝸牛?看起來都只剩一團糊了。」
為了重建古代奇蝦的口部構造,哈根多恩帶領研究團隊檢驗了400具奇蝦化石的口部,挑出一些保存最完好的化石,將資料輸入3D電腦模型;他們同時也建立了12組三葉蟲的模型,「多刺的、扁的、圓的,各種體型的三葉蟲都有,」哈根多恩指出;他並說明,研究人員以螃蟹和龍蝦殼的硬度來模擬奇蝦模型。
「基本上,除了奇蝦口部的大小和形狀之外,我們也想模擬出所有可能獵物的身形尺寸。」哈根多恩表示。
研究人員對奇蝦電腦模型施行壓力測試。實驗結果顯示,奇蝦的那兩根觸角十分沒有彈性;此外,奇蝦甲殼構造的嘴部若要用來咬三葉蟲,至少以成蟲而言,三葉蟲的殼還沒碎,奇蝦的嘴應該就先碎了。
「就是這樣,加上目前奇蝦消化道和排泄物的化石等紀錄,都無法直接證明奇蝦可以吃三葉蟲,或其他有殼或甲皮的動物。」哈根多恩說。
吞吞吐吐
但有些三葉蟲的化石上,有疑似被奇蝦啃咬的痕跡和傷痕。哈根多恩說明,或許奇蝦「把一些東西吞下肚後又吐出來」,包括硬殼的三葉蟲,但並沒有真的把這些生物吃掉。
不過,另一位未參與此研究的古生物學家卡隆(Jean-Bernard Caron)則認為,這不代表奇蝦完全不吃三葉蟲。卡隆目前任職於加拿大多倫多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館(Royal Ontario Museum)。
「奇蝦很可能演化成主要捕食軟的生物,」卡隆寫道,並指出三葉蟲在蛻皮期間會褪下甲殼,「奇蝦有可能在三葉蟲脫去舊殼時,把三葉蟲吞下肚……之後三葉蟲的新殼才硬化,這也可解釋為何許許多多的三葉蟲化石上有傷疤癒合的痕跡。」
另一位亦不屬於研究團隊的古生物學家布蘭特(Danita Brandt)則打趣,「就算派檢察官」也找不到三葉蟲的天敵。但她表示,哈根多恩的研究成果,的確是一大里程碑。布蘭特任職於東蘭欣市的密西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哈根多恩建立了這個模型,可避免以純臆測的方式來研究奇蝦的能耐,」布蘭特說,「我認為他這個研究十分了不起。」
延伸閱讀:Earth's First Great Predator Wasn't: Carnivorous 'Shrimp' Not So Fierce, 3-D Model Shows(ScienceDaily)
責任編輯:MissZ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