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史上的今天】1879年10月21日:愛迪生點亮市街

分享至

Light_bulb_Edison_2
愛迪生的燈泡草圖。(點選放大)

■ 商業鉅子的頭銜可能比發明家更適合美國人湯瑪士‧愛迪生。看看他一生獲得的專利清冊,若沒有蓬勃野心與生意頭腦,哪能做得到?

編譯 ∣ 高英哲

  一八七九年十月二十一日,是什麼了不起的日子呢?這是發明家愛迪生(Thomas Edison)花了十四個月測試的白熱電燈泡,連續亮了十三個半小時的日子。

  不過白熾電燈泡可不是愛迪生發明的。英國化學家戴維(Sir Humphrey Davy)早在一八○八年,就用電池的電流流通一條白金線路,製造出白熱電燈泡。不過當時所用的伏打電池,既昂貴又亂七八糟,很不實用。一直到一八六六年,發電機問世之後,才為白熱燈泡創造出真正的新契機。

  到了一八七○年代末期,歐美有些城市已經開始使用弧光燈,為街道提供照明。弧光燈的電流是透過導電氣體,流通於電極之間,光線又亮又硬。愛迪生想要讓電流通過燈泡絲極時,將絲極加熱到發光為止,這樣就能讓弧光燈的光「細分」得比較柔和一點。

  當時的愛迪生,因為電報打印、多重電報、改良電話、以及全新的攝影技術而名利雙收,他認為靠他自己,以及在他門羅公園研發實驗室裡的四十名研究員,只要三四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做出不錯的白熱燈泡。他操之過急地宣布說他已經做出燈泡了,害得煤氣燈公司的股價應聲下跌。

  但是愛迪生卻沒辦法全心投入白熱燈泡的研發工作,他得要重新設計即將在英格蘭上市的電話系統收話器,以免侵害到貝爾電話的專利。門羅公園實驗室也必須致力於改良發電機,並且研發出可以對最終用電戶記帳的度數表。

  結果愛迪生的實驗室花了很多功夫,想做出有白金絲極的燈泡,卻因為白金電阻相對較低,而沒有成功。不過白金絲極所產生的氣泡,倒是讓愛迪生研發出一組真空幫浦,能夠有效地將空氣從燈泡中抽出來。

  這麼一來,有種材料就終於能派上用場了:碳。碳能導電,電阻高,能夠做成細細的絲極,價格又便宜。不過碳很容易燒掉,除非說附近根本沒有氧氣可供燃燒,而愛迪生發明用來給白金絲極使用的真空燈泡,正好拿來給碳絲極使用。

「廢柴快工作!」

  愛迪生開始鞭策他的研究助理,那些他略帶親暱地稱為「笨手笨腳」(mucker)的人,測試了數百種材質之後,最後把一片卷起來的棉絲全烤成了碳,然後放到幾近真空的燈泡裡,亮了超過半天。這個原本只要三四個月的計畫,最後花了十四個月才搞定。

  很快地,門羅公園實驗室就做出了可以持續四十個小時的碳絲極燈泡。這個計畫一共花了四萬美元(相當於現在的八十五萬美元),做了一千兩百次實驗才完成,不過總算是可以準備上市了。在除夕夜,有三千人造訪門羅公園實驗室,見證四十盞電燈泡大放光明。愛迪生隨意開關這些使用碳化紙板的電燈泡,讓來賓目眩心怡。

  為了找出適合製作碳化絲極的植物纖維,愛迪生的實驗室測過了桃花心木、黃楊木、山胡桃木、西洋杉、亞麻、竹子等等各式各樣的植物。愛迪生說他測試了六千多種植物,搜遍了整個世界,就為了找到最合適的絲極材料。最後他用的是竹子,一用就是數十年,直到一九一○年才被鎢取而代之。

  至於愛迪生原本在搞的發電收費計畫,一直要到一八八二年九月,他在紐約市珍珠街設立了發電廠之後,才開始送電給付錢的顧客使用。

  所以在這個故事裡,我們可以看到愛迪生操作某項發明獲益的槓桿,資助他的下一個發明;商品根本還沒完成就急匆匆宣布研發成功;在智慧財產權的攻防戰中,戴著鋼盔躲子彈;延期延很大;把研發團隊亂使喚一通;用光鮮亮麗的手法,揭開產品原型的面紗;而且搞了這麼一大堆飛機之後,還是需要好一段時間,消費者才終於能夠用到他的產品,還只有他選定的市場裡的消費者才有福享受。如果這模式讓你想到我們現代的哪位科技大亨,唔,那可是你的問題。在商言商,如此而已。

?

延伸閱讀:燈泡發明史(wiki.en)、Oct. 21, 1879: Edison Gets the Bright Light Right(TechToday.Wired.com)、五花八門之愛迪生發明專利清冊(wiki.en)

責任編輯:MissZoe

(Visited 161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