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沉默器官的守護者——專訪臺大醫學院癌醫分院吳耀銘副院長
11/30(六) 14:00吳耀銘副院長主講「肝膽微創手術」
訂閱 CASE YouTube 鎖定直播 開啟小鈴鐺
採訪、撰文|韓喬融
審訂|吳耀銘 副院長
吳耀銘教授目前擔任臺大醫院癌醫中心的副院長,同時也是腫瘤外科和肝膽胰腫瘤外科的兼任主治醫師與臺大醫學院外科的教授。他的專業領域包括:肝臟腫瘤手術、治療肝膽結石手術、治療肝臟移植、腹腔鏡手術、急性肝臟衰竭、照顧肝臟再生及肝細胞移植研究等。
當問及當初為何選擇肝膽胰外科專業領域時,吳教授坦言,其實在進到大學之前就相當確定想走肝膽胰外科的專業,選擇外科的原因和他喜歡「動手做」的個性有關;另一方面,他認為外科能直接地解決病人的問題,例如:切除腫瘤以達到治療的效果。當初攻讀博士班也是為了增加研究能力,進而輔助臨床上的診斷治療。目前,吳教授研究室專注於肝臟腫瘤、腫瘤生成以及致癌機制等議題。
美國的研修經驗──肝細胞移植研究
擔任主治醫師數年後,吳教授赴美國Albert Einstein研究中心進行肝細胞移植的研修。臺灣每年有眾多患者需肝臟移植,但實際獲得肝臟,並成功移植的病例不多。肝細胞移植是當時較創新的替代手段。透過體外培養肝臟細胞,再輸液到病人體內以達到治療效果。肝細胞移植適用於肝臟疾病、肝臟衰竭、肝功能異常、代謝性肝臟疾病等。
近十年,「幹細胞」移植在學界逐漸流行,相較於「肝細胞」,「幹細胞」是還可以分化的細胞,幹細胞是人類最原始的細胞,能用以修復身體上的損害,施用方法和「肝細胞」類似,透過體外先行誘導處理成未成熟的肝細胞後再輸液到病人血液中。不過目前臺灣關於肝細胞和幹細胞的臨床應用的案例仍少,許多挑戰尚待克服。
在美國的研修過程雖然辛苦,陌生環境下萬事只能靠自己,但也因此獲得寶貴的經驗。除了學習新知與技術,吳教授認為,對他而言最具啟發的是「眼界」。他透過觀察國外的研究現況與競爭,開拓視野,回國後更確立了自己想要奮鬥的方向。
肝膽的重要性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代謝器官,負責食物和藥物的代謝。吳教授提醒,應盡量避免過量攝取不必要的保健品、中藥及止痛藥,這些物質會增加肝臟的負擔。肝臟還能生成凝血因子、白蛋白,維持代謝平衡,並合成和儲存肝醣,為身體提供能量。肝臟除了是人體最重要的代謝工廠,同時,肝臟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肝巨噬細胞(Kupffer cells)能幫助抵抗病原菌,作為防禦的第一線。若肝功能不佳,患者易出現白蛋白低、凝血異常、腹水過多等症狀,甚至因無法代謝氨而引發肝性腦病變。此外,肝臟不良會導致免疫力下降,易感染疾病。
肝臟腫瘤最常見也最為人所知的疾病即為「肝癌」。四大高危險族群包括B型肝炎患者、C型肝炎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及長期酗酒者。針對B型肝炎的部分,臺灣自民國83年後出生的嬰兒都有規定要施打B型肝炎疫苗,因此近年來B型肝炎的患者大幅下降。C型肝炎因藥物治療進步,約95%的患者能有效康復,因此,整體來看,因為B型和C型肝炎而引發肝癌的患者明顯減少。然而,因營養過剩、作息不正常等因素,非酒精性脂肪肝引起的肝癌逐年上升。吳教授建議高危險族群應定期追蹤健康,保持良好的飲食和作息習慣,避免熬夜、抽菸、喝酒,多運動,以降低患癌風險。
除了肝癌以外,膽管癌(又稱膽囊癌),在近年的發生率有增加的跡象,不過目前仍不確定哪些族群的病人屬於高危險群,且病程早期無症狀,患者多在晚期才確診,治療難度較高。目前,醫界正積極尋找早期診斷和治療方法。
肝膽微創手術和傳統手術相比的主要優勢
微創手術是本次講題的重點。與傳統手術相比,微創手術傷口更小,術後恢復快。以往的肝癌切除手術進行時,需要在上腹部造成約60公分左右開口;而微創手術僅需要在腹部開5個洞,每個洞的大小大約0.5-1公分,手術完成後,因為切除的病灶(腫瘤)無法從那麼小的孔洞取出,因此需要在下腹部再開一個約5公分大小的開口以將切除的病灶取出。除了傷口變小以利術後復原以外,從上腹部的開口改為下腹部後,病人在術後修復的疼痛感也會因此減少許多。
微創手術是現在外科手術的趨勢,不論是心臟外科、胸腔外科、腦神經外科等都已有相關的應用。達文西機械手臂是操作微創手術的主要儀器,這個機械手機的器械前端會有關節,關節的轉動角度能比外科醫師還靈活許多。外科醫師或在手臂後端控制手臂的動作已進行更精密的手術。未來期待更多輔助機械的開發和技術改進,讓微創手術更加精進。
這樣技術革新能夠有效地幫助病人術後的恢復,著實是患者的一大福音。不過,並非所有族群都是微創手術,還是需要透過專業的醫師評估。畢竟,手術並不是治療的唯一方式,以肝癌為例,肝癌患者中大約僅有2成的患者需要手術治療,除了手術治療之外,還有栓篩和標靶治療等常見的治療方式,並不是所有病人都需要動手術,還是必須經過專業評估。
鼓勵年輕學子的話──現在是團隊合作的時代,別再單打獨鬥了
最後,吳教授想用一段話鼓勵年輕學子︰「If you want to go fast, go alone. But if you want to go far, go together.」。這段文字是當年在美國紐約研修期間常在地鐵站看到的話。他想提醒大家,如果你想要跑得快,那你自己跑就好了。但是,如果你想要跑得遠,那你需要和別人一起跑。個人能力固然重要,但現代是團隊合作的時代,唯有共同努力,才能在自己的領域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