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科技戰,保持等距有可能?阿聯酋AI國家隊發現沒這回事!
「身為商業公司,我們就是必須做出選擇。我們不能同時跟兩方合作。」商場本是如此,更不用說如果這個「商場」背後涉及國安等高度敏感的考量了。在如今的「美中爭霸」時代背景下,「AI戰爭」的新型態冷戰使的兩國持續在各個事件、領域相互角力,凡是牽涉到AI發展的公司都被迫在兩者當中做出選擇。即使是背後有阿聯酋政府撐腰的G42 AI國家隊,也逃不開這個二選一的難題。依照目前硬體設備技術依然由美國公司把持的局勢來看,向美國方靠攏顯然是比較明智的選擇。
撰文|謝達文
「不管怎麼說,身為商業公司,我們就是必須做出選擇。我們不能同時跟兩方合作,我們就是不行。」(Peel and Kerr, 2023)
說這句話的人叫做蕭鵬,在中國出生,在美國受教育,現在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國民。他的現職是G42的執行長,而G42是阿聯酋政府重點培育的AI集團,董事長Tahnoun bin Zayed Al Nahyan正是創國國父的兒子、現任總統的親弟弟。
蕭鵬口中的「兩方」指的當然是美國和中國──G42集團、乃至整個阿聯酋政府本來希望能夠在美中之間保持等距、左右逢源,但美國政府已經向他們攤牌:沒這回事,必須做出選擇。
而美國的設備、技術以及市場畢竟更為重要,G42於是選擇切斷與中國的關聯。這也意味著他們得要從頭來過,付出一定的成本「彌補」過去的決定:舉例而言,G42發展模型所使用的超級電腦等基礎設施(在AI界稱為stack)有許多硬體與技術來自中國的公司,供應商之一包含美國政府早已盯上的華為。現在,G42必須改向美國的微軟 (Microsoft)、晶片巨人輝達 (Nvidia) 和新創公司Cerebras等簽訂新契約,取代舊有的、來自中國的設施 (Mazzetti and Wong, 2023)。
這麼做可惜嗎?蕭鵬表示,這終究是必要的決定,他還跟記者說了這麼一句話:反正G42在研發上從來不曾跟中國有太深的關係,「坦白說,這是因為他們在這方面本來就不是領先者」。
技術與資訊,是美方的兩大考量
美國政府之所以如此在意G42是否同時「押寶」中國,主要的考量有二:技術與資料。在被記者問到G42的問題時,美國國安會副發言人Kathleen Waters是這樣說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試圖獲取敏感的美國技術與資料,進而獲取軍事與情報上的優勢,美國政府對此高度關切。」
關於科技,美國尤其在意同時可以用於軍事和民間用途的「兩用」(dual-use) 技術。除了AI本身的核心技術之外,美國政府也相當關切其他上游技術與下游應用,如大數據、量子運算、雲端運算、監控科技、基因研究等等。
具體而言,美國政府擔心中國企業可以透過與G42合作,「走後門」學走這些美國的關鍵技術。由於多數中國企業的黨政關係又相當複雜,中國企業學走這些技術之後,進一步流向中共政府的風險就高到美國政府無法忽視。
就G42而言,美國對於技術外流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消息人士透漏,G42過去確實曾觸發美國中情局的警鈴:該集團有一家子公司Presight AI,專門利用AI發展監控技術,比如人臉與車牌辨識,並販售給各國軍警單位。美國政府後來發現,中國公安經常使用的監控軟體竟與Presight AI的產品高度相似。在這樣的前例下,美國政府實在不能真正放心 (Mozur and Satariano, 2023)。
除此之外,隱私與資料也是一大考量。2020年疫情期間,G42與中國公司、全球最大基因定序業者華大基因 (BGI Genomics) 技術合作,利用AI開發出一套Covid-19檢驗工具。開發完成之後,G42原本甚至並不是打算銷售給美國,而是要直接捐贈25萬份給美國內華達 (Nevada) 州政府,但即使當時美國檢驗量能吃緊,聯邦政府官員仍再三警告州政府絕對不可以啟用,畢竟,這套工具背後既然是中國技術,誰能保證中國政府不會藉此取得美國人的疾病史、基因序列等敏感資訊?由於這樣的國安疑慮,即使是免費的,美國政府也不敢要 (Gambrell and Price, 2020)。
在技術與資料的雙重考量下,G42面對的問題非常清楚:在開發AI的路上,你當然可以選擇繼續與中國合作,使用中國的資金、技術與設備。但是,只要你在供應鏈上的任何一個重要環節有中國的參與,那麼美國就不會信任你,而這意味著將無法取得美國的技術與設備。同時,你的產品進入美國市場的能力也會高度受限,一旦涉及機敏資訊,就算免費捐贈自家產品,美國政府也不敢使用。
美中爭霸,小孩子才能不做選擇
這個局面背後更大的背景,自然就是美中之間的爭霸,所謂新冷戰下的供應鏈重組──世界已經改變了,即使不論政治與軍事,只看科技與經貿,美國和中國也不再好來好去,已經進入競爭乃至衝突的局面,美國政府正全力防堵中國取得關鍵技術與設備。
而阿聯酋所屬的中東地區,更是一個特別敏感的區域。這是一個不時有軍事衝突的地區,阿聯酋長期與美國軍事合作,但近幾年來,中國也希望將勢力範圍擴展至中東,該國政府本想利用這個局勢減低對美國的依賴,具體作為包含不顧美國反對,由華為承包該國5G網路的架設。在疫情期間,阿聯酋政府也與中國的國藥集團合作研發疫苗,並與華大基因合作監測疫情。
但是,這兩年來,美國政府的意向越來越清楚:沒有等距這回事,不會容許一個國家既與美國結盟,卻又要與中國整合。據報導,光是2023年,美國中情局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CIA) 局長和商務部部長兩位高階官員都親自到阿聯酋首都阿布達比發出警告,表示美方的強力關切。
正是在這個背景下,蕭鵬才說他們必須做出選擇。而阿聯酋的決策者最後選擇美國:畢竟,即使暫時不管其他技術與設備,最先進的晶片只有美國有,而晶片是AI產業最核心的技術,只要落後一代,成本就會倍數成長。同時,美國的市場當然也絕對不可忽視。至於技術層面,以現行AI的科技發展而言,與美國技術合作的好處也遠勝過與中國合作。
近期,G42也已經與美國多間重要企業簽定契約,包含與微軟合作,取得雲端運算空間,並擴建資料處理與儲存的基礎建設,以及與OpenAI合作,將該公司的生成式AI技術專門運用於金融、能源、醫療等用途之上。而之所以會有這些合作,也是因為G42及其背後的阿聯酋政府已經做出選擇,要和中國分道揚鑣,明確站在美國陣營。
在美中兩強之間,「等距」、「左右逢源」聽來美好,但現實是殘酷的,只有小孩子才可以一直停留在幻想之中,在大人的世界裡,人們就是必須做出選擇。在美中貿易戰、供應鏈重組的局勢之下,阿聯酋絕對不會是孤例,所有其他有意發展AI、發展科技的國家,也都將面臨相同的抉擇。
參考文獻
- Peel, Michael and Simeon Kerr, 2023, “UAE’s top AI group vows to phase out Chinese hardware to appease US.”, Financial Times.
- Mazzetti, Mark and Edward Wong, 2023, “Inside U.S. Efforts to Untangle an A.I. Giant’s Ties to China.”, The New York Times.
- Mozur, Paul and Adam Satariano, 2023, “A.I., Brain Scans and Cameras: The Spread of Police Surveillance Tech.”, The New York Times.
- Gambrell, Jon and Michelle L. Price, 2020, “US warned Nevada not to use Chinese COVID tests from UAE.”, The Associated Press.
✾延伸閱讀:《沙烏地阿拉伯發展AI國家隊》、《壟斷就是權力:AI產業供應鏈上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