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用水就不怕缺水?水足跡與水正義的探討(上)

分享至

今年夏天侵台的颱風少之又少,除了放不到大家期待的「颱風假」之外,更嚴重的是「缺水」的問題。慢慢有地區開始限水,在物價「漲」聲響起的時期,限水無疑讓民生更加艱難。其實不只有台灣,世界各地因極端氣候而經歷乾旱、洪水的消息時有所聞,大家都在跟野火、低水位、作物欠收爭鬥,同時,穩定、可用的水資源越來越稀少。究竟是不是少用水就不怕缺水了呢?答案恐怕不是那麽簡單!

撰文|艾比斯

來源:MotionElements

 

那些不知不覺用掉的水

説出來或許很難相信,但生活中消耗多少水,跟我們洗澡洗多久、是不是用洗米水澆花等生活習慣沒有太多關係,而是我們的「消費習慣」。

舉例來說,許多人每天早上都要從一杯咖啡開始。那麽,買一杯美式咖啡所消耗的水有多少呢?你可能會想:拜託!一杯咖啡能用多少水?從店員沖咖啡開始,到清洗完咖啡壺、雪克杯,嗯......或許加上洗抹布的水,感覺還不到1公升吧?

但其實,根據水足跡網絡組織(Water Footprint Network, WFN)的報告,

平均每一杯咖啡需要消耗132公升的水。[1]

這時你多半會覺得不可置信:我的天!這個數字是怎麼來的?我喝一杯350c.c.的咖啡就需要用掉幾百杯的水?

某方面來說,是的。如果考慮到咖啡樹的種植,到採收、烘焙、包裝咖啡豆,然後運送到連鎖店裡,到最後泡出一杯咖啡,裝在寫有你的名字還畫有一個微笑的杯子裡,可能就得用掉大約220瓶市售瓶裝水。

當然,如果選擇更環境友善的生產方式,用水量也可能減半,例如選用不同烘焙法的咖啡豆、支持在地種植的咖啡豆,或使用環保包裝和環保杯等等。舉這個例子只是想讓大家明白,日常生活中的物質,從原料到最後來到我們手中,都隱藏著許多間接的耗水。瞭解這些資源消耗的源由,我們才能更清楚自己日常消費模式所需的水量——以及如何改善。

 

什麼是「水足跡」?

「水足跡(water footprint)」與現在人們熟知的「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是相似的概念,水足跡可以幫助我們衡量一個產品所需的水資源。不同的人群使用同一種產品都可能產生不同的水足跡,比如同樣是喝一杯星巴克的熱美式,美國人在美國喝的水足跡肯定與台灣人在台灣喝的水足跡不同。

這是因爲兩地的咖啡——假設生產地完全相同——藉由不同的運輸路線抵達店面,沖泡咖啡時取用水的源頭和時機,都讓水足跡還有它帶來的影響大相徑庭。因此,我們要有一個認識,就是水足跡代表著人類對水資源的影響,並且最終都和人類的消費有關,只有通過將生產和供應鏈納入整體的考慮,才能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和解決水資源短缺和污染的問題。[1]

那麽問題來了,水足跡的計算究竟要從哪一步開始算呢?

比如説,理論上,咖啡的水足跡應該要從咖啡樹的種植開始,但是咖啡樹最開始都要種植三到四年才能第一次結果,之後就可以一年多收[2],那麽最開始那三、四年中所耗費的水資源要算在哪一批咖啡豆身上呢?諸如此類的問題,使水足跡的量化變得相當困難。

所幸,有幾批專家正試圖給予水足跡明確的定義標準,而且還不斷在與時俱進。其中一批就是上面提到的水足跡網絡組織,他們在2011年公佈了《水足跡評估手冊(The Water Footprint Assessment Manual )》,針對一般產品、消費群體、企業,甚至國家的水足跡都提出了系統性的計算方式,這也是第一套應用在國際間的水足跡評估標準,客觀比較所有關於水足跡的評估結果。

除此之外,國際標準組織(ISO)也在2014年推出水足跡標準ISO 14046,不同於《水足跡評估手冊》的分類,ISO的水足跡標準奠基於ISO 14044的生命周期評估(life cycle assessment),將產品或產業的整個生命周期列入考量,統計一個周期中的用水與水污染,目前也是許多企業或產業使用的工具。[3]

 

這個東西「水」嗎?

雖然理解了水足跡的概念,但當我們面對日常用品時,還是會覺得水足跡的概念太抽象。接下來,就跟大家分享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用水大戶」,看完你就知道,有誰是少招惹為妙的類型了!

首先,與農業有關的用水佔全球用水量的70%以上,所以來自農作物或以農作物為食的動物的產品,例如食物和衣服,都需要大量的水。其中,肉製品和堅果算是「紈絝中的紈絝」。生產一公斤牛肉需要 15,415 公升的水,一公斤堅果需要9063公升,相對低,綠色蔬菜每公斤只需要322公升。[1, 4]

表一:食品水足跡[4, 5]

當然,這些都是估計值,實際一塊牛肉的精確水足跡還取決於畜牧的方式、飼料的成分和來源等因素。這也是爲什麽科學家們開始致力於在實驗室生產食物(延伸閱讀:《二氧化碳變食物》、《無可可巧克力》),因爲這樣的生產方式消耗的水資源更少,也讓水足跡的掌握更加輕鬆。此外,食材的「全利用」也是一個減少水足跡的途徑,將已經投入資源生產出的食材物盡其用,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資源分攤在不同產品上,並間接減少其他替代性產品的生產。(延伸閱讀:《可可果的終極利用》、《純素皮革》)

接著,與棉花作物相關的衣服都是不同程度的「富二代」。 例如一件純棉 T 恤的耗水量就有 3,900公 升,而牛仔褲同樣是以棉花為原料,但因為使用了較複雜的編織工法,再加上染色的步驟,用水量就暴增到大約 8,000公升。另外,日常所用的3C產品、家電等,也是水足跡相對高的產品,因爲它們都牽涉到電子零件的生產和組裝,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水來稀釋製程中釋放的污染物或幫助生產的機器降溫。[6,7]

追根究底,水是萬物的本源,所以除了找到或研發出水足跡更低的替代品,我們的目標也可以是消耗更少的東西,例如使用更少的能源、購買二手產品等,還有一個我們從小被教導,但常常低估了影響力的「不要浪費食物」,因爲我們浪費的每一分食物,都意味著我們浪費了好幾倍的水。所以,從今天開始,讓我們從「源頭」開始省水大作戰吧!

 

參考資料:

  1. Natalie Muller and Neil King. (2022). How big is your water footprint?. Deutsche Welle.

https://www.dw.com/en/how-big-is-your-water-footprint/a-61171792.

  1. 農業知識家. (2017). 咖啡基本栽培環境與管理. https://kmweb.coa.gov.tw/knowledge_view.php?id=9119.
  2. 產業永續發展整合資訊網. (2019). 水足跡. 經濟部工業局.

https://proj.ftis.org.tw/isdn/Article/ArticleView/19?mid=93&page=1&groupid=21&subgroup=2

  1. Water Footprint Network. (2017). Product Gallery. https://waterfootprint.org/en/resources/interactive-tools/product-gallery/.
  2. World Economic Forum. (2019). Your morning cup of coffee contains 140 litres of water.https://www.weforum.org/agenda/2019/03/hidden-water-in-your-cup-of-coffee/.
  3. Water Footprint Network. (2016). Toward sustainable water use in the cotton supply chain. https://waterfootprint.org/media/downloads/Assessm_water_footprint_cotton_India.pdf.
  4. Helen Burley. (2015). Mind your step: the land and water footprints of every products. Friends of the Earth. https://catalogue.unccd.int/587_mind-your-step-report-76803.pdf.

 

延伸閲讀:

  1. 游廷華. (2015). 水資源的腳印——水足跡. 高瞻自然科學教學資源平台. https://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65642.
  2. Water Footprint Network. Personal water footprint calculator. https://waterfootprint.org/en/resources/interactive-tools/personal-water-footprint-calculator/.

 

(Visited 251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