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策展演算法如何影響我們看待失去的伴侶關係?

分享至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曾經在臉書上或是iphone手機上突然看到前女友或前男友的相關訊息,看到之後原本平靜的心又開始有點起伏?當我們還在一段關係裡面的時候,可能會用手機記錄很多共同的生活,會在社群媒體上分享兩人的生活,也可能會共享彼此的社交圈,互相認識彼此的家人或朋友,當關係穩定發展的時候這些紀錄都是美好的紀念,但是當我們沒有緣分跟對方繼續這段關係的時候,這些留在手機上或社群媒體上的共同回憶如果被內容策展演算法介入,在我們分手後的某一天,臉書突然提醒你:今天是跟對方認識八年的紀念日,或是:兩年前你跟她/他一起在某間餐廳打卡。當你好不容易從分手的混亂平靜下來的時候,臉書的提醒對你有什麼影響嗎?

Photo by Andrik Langfield on Unsplash

撰文/楊期蘭

●什麼是內容策展演算法?

Content curation,內容策展,是一種展出內容來吸引目標族群的方式。舉例來說,在實體的物理世界裡面,當我們去逛服飾店,商家怎麼陳列不同類型的衣服,怎麼幫模特兒穿搭來吸引客戶注意到某些衣服,就是一種content curation。在數位網路世界裡一樣也有很多內容策展的場合,因為每個軟體服務都需要靠著策展來吸引使用者的注意力,才能讓使用者停留在它提供的服務裡面,所以會運用不同的方式來推出使用者可能感興趣的東西。以iphone為例,手機相簿會不定期的幫我們整理出一段相簿回顧,跳出通知提醒你哪一年的哪一段時間你跟照片中的某個人度過一段美好的日子,會自動幫相簿加上配樂,做得如同MV一樣,這就是一種數位內容策展。

社群媒體上的朋友動態也是一種內容策展,以臉書為例,大家可能都有收過臉書的通知提醒你去年的這個時候你跟誰成為朋友,或今天是你跟誰的年度紀念日。臉書的演算法根據各種參數來判斷塗鴉牆 (News Feed) 上面出現什麼內容最能吸引你注意,如此一來使用者才會更想停留在上面。

Photo by Georgia de Lotz on Unsplash

內容策展的演算法帶給我們很多好的體驗,像是「你可能也認識OOO」的功能讓我們有機會認識朋友的朋友;內容策展演算法也會在我們的動態塗鴉牆上優先呈現親近朋友與家人在其他共同好友的頁面上按讚或留言的動態,讓使用者了解親密的社交圈正在談論哪些話題;臉書提醒我們跟某位好友的紀念日也有可能鼓勵我們分享紀念日在自己的塗鴉牆上,達到臉書希望使用者多PO文多互動的目的。但是當這種內容策展的演算法遇上我們跟朋友關係中止的時候,這些原本被認為是想促進社交的設計會帶來什麼意想不到的效果?

●無預期在線上與前任的不愉快相遇

來自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人機互動研究者對於社群媒體上內容策展演算法怎麼影響我們跟前任分手後在線上相遇的問題很感興趣 [1],於是針對19位受訪者進行了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邀請受訪者分享自己曾經在臉書上意外看到前任消息的經驗,像是看到前任的近況、前任的照片、共同紀念日等等,接著詢問他們認為造成這種意外相遇的處境是誰造成的?對這種線上意外相遇的感受如何?他們怎麼處理這線上意外的相遇。

訪談分析結果發現,使用者並不喜歡這種突如其來與前任在線上的意外相遇,並認為導致這種線上與前任意外相遇的情況主要有三個原因:一個是臉書本身的演算法、一個是自己沒刪好友、一個是線上社交圈的其他人。

認為臉書演算法該負責的人覺得讓演算法判斷出兩個人已經分手這件事並不難,如果臉書都能夠判斷每個使用者的興趣來推薦使用者喜歡看的廣告的話,當使用者好幾年都都沒有再跟前任交談或分享任何跟對方有關的事之後,臉書仍跳出自己跟前任的紀念日,這狀況讓使用者覺得演算法並沒有設計得很用心,忽略了非常明顯的事,內容策展演算法把自己很明顯不想看的資訊重新推到塗鴉牆上給他。

Photo by Anthony Tran on Unsplash

另外有些人則是覺得自己不夠小心,沒有把所有跟前任相關的東西刪除,所以才會讓這些資訊有機會重新浮上來;另外一些人則是覺得其他親友不夠小心,認為親友跟臉書演算法是共犯,一起把前任的資訊推到她的牆上。訪談中有一位受訪者就提到自己的家人跟前任丈夫都是臉書好友,每當前任丈夫在臉書上分享照片,家人都會去按讚,而因為臉書演算法會推薦使用者看共同好友都按讚留言的內容,所以這就迫使她必須看到前任現在的生活。當遭遇這些事的時候,有些人會自己去看臉書的設定裡面有沒有什麼選項可以改變,像是unfollow前任或跟前任有密切互動的朋友,或甚至直接建議自己的好友或家人不要再一直在社群媒體上跟前任互動。

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當內容策展的演算法沒有考慮到關係中斷的情況,而繼續沿用平常的方式推薦使用者可能想看的內容,將很容易讓使用者產生不愉快的感受,不僅對使用者不好,對臉書這類社群媒體可能也沒有益處。

●重新定義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與不同人際關係的分類

如果分手/離婚就把前任的東西全部刪除,刪好友不就沒事了嗎?但人跟人之間的關係不是這麼簡單,當我們跟一個人的關係維持了好長一段時間,我們很有可能會認識彼此的家人跟朋友,對方的社交圈也成為了自己的社交圈。在訪談中研究者也發現很多人其實不願意失去一個伴侶的同時也失去這些周邊的社交圈(前任的家人朋友),所以不會在分手之後刪好友。但是保留好友的同時需要承擔的風險就是共同好友們如果在臉書上跟前任有互動的話,臉書就會把這些內容優先推薦給自己看,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撕開傷口再療傷一次。

Photo by Amos Bar-Zeev on Unsplash

現今社群網站上定義人際關係的方式來自於雙方在臉書上是不是朋友(有無連結)、互動頻率多高以及有多少共同好友(連結強弱),但是當我們決定跟一個人中斷關係的時候,我們與前任相關周圍社交圈之間的關係也會跟著改變。在分手之後,前任的母親即便跟我們仍是好友,而我們與前任的母親也都仍有前任這位共同好友,這種關係會被現在的社群網站定義為強連結,讓我們的塗鴉牆上很容易出現與他們相關的內容。也許身為設計師,可以重新思考我們有沒有其他定義人際關係的方式,社群網站上內容策展演算法在未來設計上可以重新定義人際關係的參數,再多考量什麼時機點比較適合讓使用者看到前任的社群動態、應該怎麼呈現跟前任有關的消息會比較適當等;當演算法在判斷應該如何呈現前任的資訊時,也需要把雙方「周圍社交圈」在社群網站上的互動也考量進去,像是自己的家人好友在前任的照片或動態按讚留言的話,不要把這些動態給予太多的權重,優先呈現在使用者的塗鴉牆上。

 

作者:東京大學 學際情報學 楊期蘭 (搜尋「人機共生你我它」了解更多)

 

參考資料:

  1. Anthony T. Pinter, Jialun “Aaron” Jiang, Katie Z. Gach, Melanie M. Sidwell, James E. Dykes, and Jed R. Brubaker. 2019. “Am I Never Going to Be Free of All This Crap?” Upsetting Encounters With Algorithmically Curated Content About Ex-Partners. Proc. ACM Hum.-Comput. Interact. 3, CSCW, Article 70 (November 2019), 23 pages. https://doi.org/10.1145/3359172

 

(Visited 32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