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藝術】埃里克約翰生的超寫實攝影世界

分享至

■ 俗諺有云:「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一幅圖畫負載的意義有時遠勝千言萬語。瑞典攝影藝術家埃里克約翰生(Erik Johansson)的作品便是如此。

road(by Erik Johansson)
埃里克的作品:路。
fisk
埃里克的作品:魚。

?

撰文 ∣ 張茵惠、陳聿寧

  瑞典攝影家埃里克說自己的配備包括以下這些東西:Canon的各型號相機、Elinchrom閃燈—以及修圖軟體Adobe Photoshop CS5。看起來沒什麼特別的,正在讀文章的你也買得起。只不過拍下了照片之後,可能只有埃里克能把圖後製成你看到的那些怪樣。有人手持冰淇淋,但自己卻先融化了;小島嶼底下竟然是一隻鱗光閃閃的大魚;埃里克把長長的公路抓在背後跑;用怪手在城市裡玩井字遊戲。

Time_transfixed
超寫實主義畫家馬格列特:時間的凝聚(Time_transfixed)

超寫實主義精神

 是否覺得這些圖片看來很面熟?讓你想起你在美術館裡看到的二十世紀初期某些畫家,譬如達利(Salvador Dalí)或者馬格利特(René François Ghislain Magritte)?若你已經忘記這些畫家是哪一種畫派,容我再次提醒你—他們一般被認為屬於超寫實主義畫派(Surréalisme)。在西洋美術史中,以仿真為主軸的畫風,到了文藝復興時時期已達到高峰,技巧非常純熟。在那時,藝術跟科學的發展其實是結合的。文藝復興也是以當時流行的「科學方法」進行對真實的模擬,諸如解剖學、透視法,不僅被用在科學研究上,也被運用在繪畫等藝術中。

?  但是在技巧成熟的同時,藝術家們漸漸對於重現真實這個任務失去興趣。到了文藝復興後期,開始有人對這股仿真的潮流產生反動,取而代之的是用各種變形、誇張、不真的畫法,來表達藝術家心中的想法。因此產生了16世紀文藝復興後期矯飾主義的風格,以及之後的巴洛克、洛可可藝術,乃至19世紀反對古典主義精神的浪漫主義,以及20世紀初期盛極一時的的超現實主義,在廣義上都是變形、誇張、想像的表現,凸顯了對寫實本身的反省。

  但無論如何,這些藝術風格其實都沒有太過離開對於真實本身的描述。超寫實主義常被翻譯成「超現實」,而給人一種是不是已經背離現實的誤解。但事實上,Surréalisme不管是做為文學或藝術流派,都並未離開過它所描述的「過剩現實」,無論是面對真實存在的物體,還是想像出來的對象,繪畫者都還是在描述一個真實存在的物質,而不是抽象的符號。就造型藝術的角度,他們仍描繪「具體存在可見」的事物,頂多只是誇張變形了而已 ,他們意圖超越的,是「技法」的「寫實」。真正「離開現實」的,是另一種東西,叫做「抽象主義」,它的描述對象通常只是一團點跟線。

speglar
框格:鋪出天空。埃里克作品。

?

攝影的功能不只是表現真實

  從這個定義上,我們可以認為,埃里克的作品屬於超寫實主義。雖然他的畫面充滿不可思議的瘋狂遐想,但使用的素材其實是來自於現實。舉例來說,把公路拽著跑的攝影作品,需要拍攝:一條真正的公路、一條可以被拽著跑的毛毯,接著埃里克去拽著毛毯跑,再把毛毯跟公路的圖像合成在一起。

  這個藝術創意如果用油畫畫出來,或許無法達到這樣的效果(或『笑果』)。因為我們都相信攝影的擬真特性(我們總是預設照片的任務是表現真實),因此當攝影照片呈現的結果「不合常理」時,才會產生驚人的視覺衝擊。每當一種媒材被發明時,人們或多或少都曾期待他們僅具備實用功能,譬如古代的歐洲人可能也曾覺得,油畫的作用是留下對真實的紀錄,譬如替貴族畫肖像之類的,但很快的,它就被天才橫逸的藝術家們用來做各種藝術的發揮。相機恐怕也是如此。

crossroads
埃里克作品:交叉路。仔細看可以發現這全是公路的照片組成...上頭還有汽車在跑。


矛盾之美很科學

  最後,埃里克其實還具備超寫實主義的另一項特徵,就是運用錯視(visual illusion)跟平面分割(Tessellation)的技巧,來挑戰我們習以為常的透視法跟佈局。在這一點上,他與上個世紀的知名數學版畫家愛雪(Maurits Cornelis Escher)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們都運用了梅比斯環(Möbius strip)、不可能的物體(Impossible object)跟潘洛斯階梯(Penrose stairs)等概念。

  在這個意義上,超寫實主義藝術家儘管離開了古典寫實的殿堂,卻不是真的拒絕科學,而是比當時的人更早一步走向新的透視法跟美的創造,這某程度上意味著未來的科學之路。

?

延伸閱讀:埃里克約翰生的作品網站- alltelleringet.comwiki上的鑲嵌(或稱平面分割, Tessellation)介紹

作者簡介

陳聿寧,現就讀於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

張茵惠,台大新聞研究所碩士。現為CASE PRESS 編輯。
分享到facebook

(Visited 60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

4 thoughts on “【科學藝術】埃里克約翰生的超寫實攝影世界

  • 2010 年 06 月 21 日 at 07:19:19
    Permalink

    寫實的只是我們的光學器官--眼睛,大腦從來不寫實,好像對印象和概念比較拿手。

    Reply
  • 2010 年 06 月 21 日 at 15:22:18
    Permalink

    對寫實的追求好像跟空間/維度概念發展有關...該說是笛卡兒的貢獻嗎?@@
    我一直很好奇為什麼中國的繪畫一直留在2D的藝術層次(雖然也沒什麼不好啦~)。

    Reply
  • 2010 年 06 月 21 日 at 18:49:26
    Permalink

    王維說墨有五色,五應該是多的意思。你如果看過大陸的山水,就知道國畫寫景的原由。但是國畫沒有3D perceptive,的確是在畫工畫法上沒有數學的視野。

    Reply

發佈回覆給「jtchen」的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