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隱認知、特質以及危險駕駛之間的關係
文/周玟萱
在酒精或是藥物濫用的影響之下駕駛 (Drinking under the influence;DUI),可能讓交通事故的機率大幅提升,可是儘管國內外政府都早已祭出了相關罰則,每年都還是有許多人輕忽生命安全,用危險的方式上路,其中包含了許多青少年。根據內政部統計, 2018 年有 5000 多位民眾因酒駕發生意外,或是遭到波及;而美國的學者則發現,洛杉磯是最容易發生酒駕、麻駕以及毒架的地區 (Budd, Muto, & Wong, 1989)。
這讓學者們感到非常好奇,為什麼人們在已知風險與罰則的情況下,仍執意要從事危害生命安全的行為?因此,Ames等人決定執行一份研究,探討「感官刺激尋求 (Sensation seeking)」、「記憶聯想 (Memory association)」、「大麻使用 (Marijuana)」與「在藥物的影響之下駕駛 (Driving under the influence;DUI)」之間有何關聯性。
●危險所帶來的「快感」
「感官刺激尋求」是一項人格特質,跟普通人比起來,在這項特質的評比上拿高分者,會更偏好追求感官上的新鮮刺激,或是樂於追尋新奇事物,從正面的角度來看,它是好奇心的基礎之一,但是它也會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人們會更加樂意承受高風險來做危險的行為,例如:根據學者統計,他們比較可能濫用非法藥物;而 Zuckerman 等人則發現,這個特質可以有效預測危害生命的行為,包含吸菸、酗酒以及不安全性行為等;有趣的是,擁有高度尋求感官刺激特質的人似乎真的比較喜歡「開快車」,導致交通事故發生率偏高,因為在駕駛的當下,他們通常會忽略潛在的不良後果,選擇會立即給他們帶來愉悅的危險駕駛行為 (Zuskerman, 1994)。
內隱認知 (Implicit memory) 可以用來預測藥物濫用,藥物或是酒精帶來的愉悅感受會隨著使用的頻率變高,與我們的記憶形成緊密的連結 (Memory association),例如:一想到喝酒,就聯想到上次跟朋友聚會發生的趣事,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自動化的歷程,讓人們幾乎不太需要考慮,就會選擇濫用特定物質。
對於喜歡追尋高度刺激的個體而言,Ames 等人推測,他們很可能是基於好奇而濫用酒精、大麻或是其他非法藥物,而記憶形成的聯結會進而導致他們做出更多危險的行為,如:尋找藥物或是危險駕駛等。
●研究方法與結果
參與者是166名毒犯,他們的年齡介在 18 到 50 歲,是透過加州的教育/諮商機構招募而來,他們必需先完成字詞聯想測驗,在這個測驗裡面,受試者必須快速地寫下他們對於某個題目所提供的字詞,會產生哪些聯想;接下來他們必需回答進 6 個月以來的大麻使用情況;最後填寫危險駕駛量表,以及 Zuckerman 等人所設計的人格問卷,以評估受試者的感官刺激尋求程度。
研究結果顯示,記憶聯想對於感官尋求刺激以及大麻使用之間的關係,有中介的效果,而且也對危險駕駛行為有著顯著影響;而感官尋求刺激這項特質無法直接預測大麻的使用,但是能夠預測危險駕駛行為。然而還是必須考量到研究本身的限制,比方說:研究者在剛開始與受試者「告知」實驗目的時,是否就可能引起他們在心中對特定字詞的聯想?而且受試者也有可能為了表現出符合社會期待的樣子,選擇低報他們物質濫用或是危險駕駛的情況,因此 Ames 等人建議,給予保持匿名的權力或是完善的隱私保護方法,將會是讓研究變得更加可信的方法之一。
參考資料: